甲殼素是儲量最豐富的天然氨基多糖,廣泛存在于蝦殼、蟹殼以及魷魚軟骨等海洋生物質廢棄物中。為了改善和賦予甲殼素更多的功能和性質,需要對甲殼素進行分子設計和定向衍生化,得到功能性甲殼素衍生物,從而擴大甲殼素的應用范圍。甲殼素衍生物通常在非均相條件或在均相有機溶劑體系中制備,迫切需要尋找一種高效、“綠色”且價格低廉的甲殼素均相衍生化水溶劑,以推動甲殼素的基礎和應用研究發展。
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張俐娜院士團隊蔡杰教授課題組,聯合中南醫院肝膽疾病研究院葉啟發教授團隊王彥峰教授課題組,發現基于氫氧化鉀(KOH)/尿素水溶液的“綠色”途徑均相合成兩親性季銨化甲殼素衍生物,可用于治愈細菌感染的傷口。相關成果發表于材料領域頂尖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進材料》,影響因子19.791)。
蔡杰教授課題組先后提出了基于KOH/尿素水溶液制備高強韌雙交聯甲殼素水凝膠(《先進材料》,Adv. Mater. 2016, 28, 5844)和高強度透明甲殼素膜(《先進功能材料》,Adv. Funct. Mater. 2017, 27, 1701100)的方法。在此基礎上,課題組繼續利用KOH/尿素水溶液在溫和條件下直接構建出兩親性季銨化β-甲殼素衍生物。兩親性季銨化β-甲殼素衍生物在水中自組裝形成膠束,在保持優良生物相容性的同時,局部正電荷的提高增加其抗菌活性。
與文獻中已報道的其它抗菌材料相比,季銨化β-甲殼素有著優異的廣譜抗菌性,其抗菌活性與肽多糖相當,并且具有良好的細胞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動物實驗中,季銨化β-甲殼素衍生物在非感染傷口及細菌感染傷口治愈過程中有明顯促愈合作用,有望用作傷口感染治療的抗菌材料。
該論文題為Green Fabrication of Amphiphilic Quaternized β-Chitin Derivatives with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for Wound Healing(《具生物相容性、抗菌活性的兩親性季銨化β-甲殼素的“綠色”制備及其促傷口愈合研究》,DOI: 10.1002/adma.201801100)。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博士生許喚和中南醫院肝膽疾病研究院碩士生方澤鴻為共同第一作者。通訊作者是蔡杰教授,共同通訊作者是王彥峰教授。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武漢市晨光計劃等相關科研經費支持。
論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ma.201801100
- 武漢大學鄧紅兵/趙澤團隊 AFM:魷魚遇見花粉 - 甲殼素-花粉親疏水協同組裝全生物質海綿 - 納米塑料高效“清道夫” 2025-02-27
- 暨南大學劉明賢教授團隊 Nano Energy : 導電聚合物改性的甲殼素納米晶用于摩擦納米發電機 2025-01-17
- 中國科學院大學楊晗課題組誠聘博士后、副研究員 - 化學、高分子、功能材料、納米材料等 2024-10-15
- 陜科大王學川/黨旭崗 Polym. Rev.: 淀粉基抗菌材料的制造和應用進展 2025-03-06
- 陜科大王學川/黨旭崗、四川大學王彩虹 CEJ:可溶性纖維素基抗菌材料可持續簡易合成新策略 2023-06-05
- 陜科大王學川教授/黨旭崗副教授《Int. J. Biol. Macromol.》:新型淀粉基綠色抗菌材料制備新策略 202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