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劉惠玉教授團隊首次開發了一種介入光熱療法增強125I短距離放療協同治療技術。相關成果發表于《Advanced Science》(DOI: 10.1002/advs.201801507)。北京化工大學張鳳榮同學為第一作者,劉惠玉教授為通訊作者。
光熱-放療技術是種緩解缺氧放療抗性、誘導腫瘤細胞特異性凋亡的有效策略。然而,近紅外激光有限的組織穿透和高劑量輻射嚴重阻礙了光熱-放療技術在深部腫瘤中的應用。
為克服上述弊端,劉惠玉教授課題組開發了一種光熱介入療法增強的125I短距離放療協同治療技術(IPT-RT)。借助于一種兼具放療增敏與近紅外區域吸收特性的蜂窩狀納米多孔脂質體金(HGNs),首次實現內源性放療與熱療技術相結合。與傳統的外源型放療增敏協同光熱療法相比(PT-RT),該技術治療深部腫瘤具有如下優勢:
(1)內置放射125I粒子可有效避免外界高劑量電離輻射對正常組織的損傷,同時增強放射線在腫瘤部位的沉積;
(2)光熱介入療法可進入腹腔深部進行局部照射治療,避免了傳統光熱療法經皮照射造成的激光功率衰減;
(3)多孔脂質體金納米顆粒可在模擬溶酶體液中實現24 h內徹底降解為小于5 nm的顆粒。
圖1.光熱介入治療協同短距離放療胰腺癌的設計思路
體外性能研究
圖2.體外光熱性能與放療增敏性能探究
要點:所構建的HGNs為一種分散性好、近紅外光吸收截面較大、X射線散射能力強的多功能納米材料,通過在SW1990與PANC-1兩種胰腺癌細胞系上雙重驗證,HGNs介導的PT-RT協同療法可達到70%的細胞殺傷效果,在殺死PC細胞方面具有巨大潛力。
體內機制探究
圖3.體外聯合治療效果探究
要點:經在SW1990原位胰腺癌模型中的機制探索,該聯合療法能通過有效改善惡性腫瘤乏氧,增強材料的瘤內滲透,提高X射線致死性,誘發DNA雙鏈斷裂并遏制腫瘤生長,抑瘤率高達96.6%,展現出優異的協同腫瘤效果。
在該研究中,作者巧妙設計了一種光熱介入治療協同短距離放療技術,借助可生物降解蜂窩狀金納米顆粒為內源光熱劑和放射增敏劑,在SW1990原位胰腺癌為代表的深部腫瘤進行驗證,實現了96.6%的高腫瘤抑制率。相信這一策略可為深部惡性腫瘤的治療開辟新的研究思路,并為PT-RT的臨床轉化起到推動性作用。
劉惠玉教授,北京化工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課題組長期致力于納米生物材料制備基礎與結構調控,抗癌診治等健康工程應用,研究成果相繼刊發在Adv. Mater., 2018, 30, 1800180. Adv. Mater., 2017, 1700448, Adv. Mater., 2016, 28, 8379-8387, Adv. Mater., 2012, 24, 755-761, Adv. Funct. Mater., 2016, 26, 4252–4261, ACS Nano, 2018, 12, 9022-9032, ACS Nano 2015, 9, 1788-1800,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891-895等期刊上,為相關領域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和技術指導。課題組網頁:http://www.liuhuiyugroup.com
論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vs.201801507
- 東華大學史向陽教授/沈明武研究員團隊 AFM: 雙驅動納米馬達用于高效腫瘤光熱治療及治療后炎癥緩解 2025-03-17
-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團隊/武大王富安課題組 JACS:設計一種AIE螺環近紅外發射探針用于DNAzyme敏化增強的乳腺癌光熱治療 2024-12-14
- 北航潘曹峰教授/河南大學曹瑞瑞副教授團隊 AFM:用于運動能量收集和光熱治療的摩擦電功能紡織品 2024-12-07
- 中科院納米能源所李琳琳團隊 JACS:具有動態活性位點的Ga/Zn雙單原子納米酶提高癌癥治療 2025-05-10
- 中科大王育才/蔣為團隊 Nat. Biomed. Eng.: 利用一氧化氮(NO)突破腫瘤血管基底膜屏障,增強納米藥物瘤內遞送 2025-05-03
- 蘇大劉莊/楊光保教授團隊招聘博士后 - 材料合成、納米醫學(腫瘤診療、藥物遞送、免疫治療等) 2025-04-29
- 喻翠云/魏華團隊 ACS Nano:基于二甲雙胍的多功能納米平臺作為DNA損傷放大器 - 用于最大化放射免疫治療以克服放療耐藥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