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童麗萍副研究員、王懷雨研究員與香港城市大學朱劍豪教授等合作,成功研制出一種具有光熱響應的智能生物材料,該材料可用于促進骨缺損部位的再生修復。相關論文以Near-Infrared Light Control of Bone Regeneration with Biodegradable Photothermal Osteoimplant為題發表在生物材料領域權威期刊Biomaterials(DOI:10.1016/j.biomaterials.2018.12.008,IF=8.806)上。論文第一完成單位是深圳先進院,第一作者是童麗萍副研究員,通訊作者是王懷雨研究員。
熱療是一種對正常組織損傷較小的傳統療法,自古代以來就被廣泛地用于治療諸多慢性疾病。然而常規的熱療方法受限于外部直接加熱傳遞效率低下的問題,治療效果較為有限。近年來隨著納米技術的快速發展,納米光熱治療已經成為了腫瘤治療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具有適用范圍廣、選擇性強、操作簡便等顯著優點。
受腫瘤光熱治療研究的啟發,團隊基于前期與喻學鋒課題組在黑磷基生物材料方面的研究合作(Angew. Chem. Int. Ed. 55, 5003, 2016; Small 13, 1602896, 2017; Adv. Sci. 5, 1700848, 2018),將黑磷納米片與可生物降解的醫用高分子PLGA相復合,制備出一種具有光熱響應作用的新型骨科植入材料。此種新型的復合生物材料僅需要添加0.2%的黑磷納米片,就能夠在肌肉組織覆蓋下具有較高的光熱轉化效果,甚至在植入大鼠骨缺損部位后仍對近紅外光照具有很強的光熱響應。研究團隊進一步研究發現,40~42℃范圍的局部光熱刺激就能夠顯著促進骨缺損部位的組織再生,而黑磷納米片的添加還能夠調控高分子基材的降解,因此可用作一種理想的骨科植入材料。在此項工作中,研發團隊還深入探討了光熱促成骨的分子生物學機制,為骨科植入材料的功能設計提供了一條全新思路。
黑磷基復合生物材料:調控PLGA基材降解并且能夠在近紅外光照刺激通過光熱轉化作用實現微熱刺激成骨。
本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青促會、深圳市孔雀團隊、中科院STS區域重點等項目的資助。
- 華東理工劉潤輝教授團隊與合作者 AFM:3D 打印雙仿生支架用于大段骨修復 2024-12-28
- 四川大學楊佼佼副研究員、李繼遙教授 ACS AMI:因溫制宜的植入體涂層 - 細胞膜熱平衡機制減少熱擴散助力抗菌與骨修復 2024-09-29
- 暨南大學羅丙紅/丁珊團隊 AHM:具光熱效應和生物活性劑多效聯合水凝膠“時序調控”治療骨肉瘤相關骨缺損 2024-09-10
- 東華大學史向陽教授/沈明武研究員團隊 AFM: 雙驅動納米馬達用于高效腫瘤光熱治療及治療后炎癥緩解 2025-03-17
-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團隊/武大王富安課題組 JACS:設計一種AIE螺環近紅外發射探針用于DNAzyme敏化增強的乳腺癌光熱治療 2024-12-14
- 北航潘曹峰教授/河南大學曹瑞瑞副教授團隊 AFM:用于運動能量收集和光熱治療的摩擦電功能紡織品 2024-12-07
- 武漢輕工大學朱鏈/未本美、湖北工程學院汪海波 Polym. Rev.: 膠原生物材料的最新進展 - 從提取、交聯到組織再生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