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敏性聚合物是一類溶液性質在某臨界溫度發生突變的聚合物,包括最低臨界溶解溫度(LCST)聚合物和最高臨界溶解溫度(UCST)聚合物。水相中的溫敏性聚合物在催化劑載體、智能穿戴、生物材料、水處理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此類聚合物當中研究較為充分、應用較為廣泛的是LCST聚合物,其中以聚N-異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最為典型。水相中的UCST聚合物則較為罕見。如何從實際需要出發,對現有的單體或者聚合物進行改造,使其在水中獲得特定的LCST或者UCST,成為智能聚合物研究領域的一個挑戰。
針對這一問題,寧波大學趙傳壯副教授與蒙特利爾大學朱曉夏教授提出了一個簡潔而又實用的理論框架:以聚合物和溶劑的混合焓(ΔHm)和混合熵(ΔSm)為坐標軸的熱力學“地圖”。相關成果以“Rational design of thermoresponsive polymers in aqueous solutions: A thermodynamics map”為題,發表于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該研究以高分子溶液的溶解焓和溶解熵為兩個坐標軸,構筑了用于預測溫敏性聚合物響應性的熱力學“地圖”(圖1)。其基本原理是:ΔHm > 0而ΔSm< 0的聚合物總是不溶的;ΔHm< 0而ΔSm > 0的聚合物總是可溶的;對于ΔHm和ΔSm 具有相同符號的聚合物,其ΔHm和ΔSm 之比即為臨界溫度(Tc = ΔHm/ΔSm);UCST聚合物的兩種熱力學函數皆為正值,而LCST聚合物的兩者則皆為負值,故而在相應臨界溫度之上或之下混合自由能變(ΔGm)成為負值,即發生溶解,因此將聚合物在地圖中的坐標到原點連成直線,其斜率即為相應的LCST或者UCST。對于水相溶液,UCST高于水的沸點或者LCST低于水的冰點的也被視為不溶聚合物,UCST低于水的冰點或者LCST高于水的沸點的則被視為可溶聚合物。結合此地圖,若能對聚合物的ΔHm和ΔSm進行調節,則可以獲得具有特定響應溫度的聚合物,實現溫敏性聚合物的理性分子設計。
圖1. 水相中溫敏性聚合物的熱力學“地圖”
該評述結合相關領域的經典實驗結果和最新進展,結合了超分子物理化學領域的重要理論,總結出如下調節ΔHm和ΔSm的化學和物理手段。
-
(1) 水分子的氫鍵在疏水基團排列更規整,因此可以在聚合物上引入疏水基團使得其坐標左移。
-
(2) 破壞聚合物鏈段間的氫鍵和離子作用需要吸熱,而聚合物鏈段與水分子產生氫鍵或者離子-偶極作用則會放熱,因此在聚合物上同時引入強的氫鍵給體和受體、或者同時引入正、負離子可使其坐標上移,若只引入氫鍵給體或受體,以及正離子或負離子,則使其坐標下移。
-
(3) 鏈端基、交聯點、支化等拓撲結構上的缺陷,會破壞聚合物鏈段間的疏水聚集、氫鍵作用和離子作用,從而使坐標右移或者下移。
-
(4) 無規共聚會使不同單體的疏水性“平均化”,使共聚物的橫坐標坐落于相應各單體的均聚物之間,但會破壞聚合物鏈段間氫鍵的規整性,使其縱坐標下移;而對于嵌段聚合物,每一嵌段的響應溫度與其鏈段長度以及其形成的膠束的表面能有關。
-
(5) 相對于水,氘水是更強的氫鍵給體,而多數有機溶劑是強的氫鍵受體卻是更弱的氫鍵給體,它們被加入溶液后會與聚合物競爭水分子,從而改變ΔHm;而溶劑中的離子會改變水分子的氫鍵網絡結構,從而影響ΔSm,進而改變聚合物的響應溫度。
該研究成果的提出,將有助于按照實際需求對溫敏性聚合物進行針對性的、系統性的分子設計,為溫敏性聚合物的響應行為的精確調節指明了方向,拓寬了溫敏性聚合物制備和應用的自由度。
該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教育部留學基金委以及加拿大NSERC的資助。
文章作者:Chuanzhuang Zhao, Zhiyuan Ma, X. X. Zhu
文章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79670018302958
- 浙理工鐘齊教授團隊《Adv. Opt. Mater.》:受唐代裝飾紋樣啟發的復合納米凝膠基可涂繪型紋身貼用于紫外線輻照監測 2023-01-07
- 北化尹梅貞教授團隊《Nano Today》:雙重增敏的苝酰亞胺基納米光診療劑用于腫瘤溫和光治療 2022-03-22
- 華南理工大學賈永光《Chem. Eng. J.》綜述:具有最高臨界溶液溫度的聚合物藥物載體及其應用 2022-01-10
- 南開大學史偉超課題組 Macromolecules:揭示手性調控聚乳酸的液-液相分離和結晶的熱力學機制 2024-09-18
- 浙江大學徐志康/張超/楊皓程團隊 Prog. Polym. Sci.:界面聚合可控性的熱力學與動力學思考 2024-04-13
- 浙理工童再再課題組 ACS Nano:結晶熱力學在聚合物異質附生生長的作用 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