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段共聚物在選擇性溶劑中可以自組裝得到形貌豐富的膠束結構。以嵌段共聚物球形膠束為組裝積木,可以自組裝得到各種有序的晶體結構,而納米材料的結構性能與組裝積木在結構陣列中的晶格對稱性有關。因此,嵌段共聚物晶體結構和相轉變行為的研究對納米材料的結構性能的發展非常重要。此外,這種行為還可以類比于自然界中的原子和膠體納米粒子組裝體系,用于探究晶體結構對稱性的形成原因。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王劼研究員和上海交通大學邱惠斌教授課題組運用活性陰離子聚合法合成了PI440-b-P2VP370兩親性嵌段共聚物,之后以甲苯中形成的PI440-b-P2VP370球形膠束為研究對象,運用同步輻射小角X射線散射技術(SAXS) (圖1),研究了濃度和溫度變化對PI440-b-P2VP370膠束結構和相轉變行為的影響。
圖1. 同步輻射小角X射線散射實驗示意圖
原子力顯微鏡和SAXS分析表明PI440-b-P2VP370在甲苯中自組裝得到以P2VP為核、PI為殼的球形膠束,在低濃度下(0.5 mg/mL和5 mg/mL)處于無規分布的狀態,膠束的均方回轉半徑是26.1 nm (圖2)。
圖2. (a) PI440-b-P2VP370球形膠束形成過程示意圖; (b) 球形膠束的AFM高度圖; (c) 球形膠束的一維SAXS曲線
隨著溶液樣品濃度的增加,球形膠束相互聚集,粒子間干涉效應增加(20 mg/mL和50 mg/mL),SAXS散射信號發生變化。當濃度達到80 mg/mL時,通過洛倫茲擬合發現球形膠束堆疊形成體心立方(BCC)和面心立方(FCC)混合結構;而在100 mg/mL和150 mg/mL時,堆疊形成BCC晶體結構(圖3)。
圖3. (a) PI440-b-P2VP370球形膠束在不同濃度下的一維SAXS曲線; (b) 80 mg/mL時的二維SAXS圖像; (c) 80 mg/mL時的一維SAXS曲線及其洛倫茲擬合曲線
對于FCC/BCC混合結構(80 mg/mL),原位的同步輻射小角X射線散射技術表明,在溫度退火過程中,FCC/BCC混合相依次轉變為BCC相、無序相,最終穩定在BCC相(圖4)。
圖4. (a) PI440-b-P2VP370球形膠束在原位退火過程中的一維SAXS曲線變化; 典型的二維SAXS圖像和一維SAXS曲線: (h, i) 26.4 °C; (f, g) 35.9 °C; (d, e) 60.0 °C; (b, c) 26.2 °C (降溫終態)
一維SAXS曲線分析表明,隨著溫度增加,散射矢量(q)增加,微疇間距(d)減小,半峰全寬值(FWHM)增加,且溫度升高到35.9 °C時,FCC/BCC混合結構轉變為BCC結構,溫度升高到41.2 °C后變為無序態;在降溫過程中,q值減小,d值增加,FWHM減小,且溫度降低到38.1 °C時,溶液迅速結晶,出現BCC晶體結構,之后一直保持BCC相。結果表明: FCC/BCC混合相是一個亞穩態,BCC相是穩態(圖5)。
圖5. 溫度與q, d, FWHM間的關系: (a-c) 加熱過程; (d-f) 降溫過程
朱宏艷博士研究生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王劼研究員和邱惠斌教授為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 U1632117),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和上海市教育委員會(No.16SG54)的資助,以及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小角散射線站(BL16B1和BL19U2)的支持。
該工作即將發表于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論文鏈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10118-019-2258-4
- 青科大李志波/劉紹峰教授團隊 ACS Catal.: 新型鉿金屬催化劑鏈穿梭聚合制備高熔點烯烴嵌段共聚物OBC 2025-05-11
- 暨南大學寧印教授 Angew:單晶顆粒內部微觀結構的空間調控 2025-05-05
- 復旦大學王國偉團隊 Macromolecules:突破自組裝技術新邊界 - 高固含量下嵌段共聚物的熱誘導自組裝與熱誘導協同自組裝 2025-04-27
- 青科大沈勇團隊 Angew:結晶 / 沉淀驅動δ-硫代戊內酯非平衡開環聚合制備具有優異阻隔性能的閉合循環聚硫酯材料 2025-05-14
- 浙大潘鵬舉/余承濤團隊 Adv. Mater.:基于聚合物熔融-重結晶構筑自硬化形狀記憶材料 2025-05-10
- 電子科大崔家喜教授團隊 Small:結晶誘導聚合物網絡生長實現水凝膠力學性能增強 2025-03-26
- 鄭大劉春太/王震團隊 Macromolecules:熱誘導取向態PA11結構演變- Brill轉變溫度以上氫鍵層保留的直接證據 202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