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s, BCPs)由于嵌段之間的熱力學不相容性能夠發生微相分離,將尺寸為~5-100 nm的分相結構轉變為孔道所得納米多孔材料在膜分離、催化和藥物傳輸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然而,簡單且高效的嵌段共聚物致孔方法仍有待發展。選擇性溶脹法作為一種操作簡單、無化學變化、無質量損失且表面自發功能化的致孔方法,能夠用于制備孔結構高度規整的嵌段共聚物多孔材料。目前,如何促進選擇性溶脹的致孔過程,顯著提高致孔效率,以推進嵌段共聚物多孔材料的放大制備及實際應用成為研究重點。
基于前期工作,南京工業大學汪勇教授課題組建立了選擇性溶脹的致孔新方法,并在聚苯乙烯基和聚砜基嵌段共聚物的致孔中得到廣泛應用(Acc. Chem. Res. 2016, 49, 1401-1408;Macromolecules 2020, 53, 5-17)。前期研究主要基于熱溶脹過程,近日,該團隊提出了微波強化選擇性溶脹的新策略(圖1)。溶脹劑分子在微波環境中劇烈碰撞,致使體系溫度急劇上升。分子的劇烈運動加速其進入致密嵌段共聚物膜的速度,并增強溶脹劑與可溶脹嵌段之間的相互作用,促使整個選擇性溶脹致孔過程可在30 s內完成,從而獲得孔道連續貫穿的嵌段共聚物納米多孔薄膜。
圖1.微波強化選擇性溶脹制備納米多孔嵌段共聚物薄膜。(a)乙醇溫度隨微波時間變化;(b)嵌段共聚物薄膜開孔形貌圖。
該團隊所提出的微波強化選擇性溶脹的快速致孔策略具有良好的普適性,可實現多種兩親嵌段共聚物的高效致孔,同時能夠在高力學強度的聚砜基嵌段共聚物中迅速引入較高的孔隙率(圖2)。相比熱選擇性溶脹法、嵌段蝕刻法等傳統致孔方法,微波強化選擇性溶脹法具有高效、節能的突出優勢,為嵌段共聚物納米多孔材料的連續生產奠定基礎。
圖2.微波強化選擇性溶脹膜厚增加對比圖。微波溶脹和熱溶脹分別在800 W和50℃條件進行。
本論文發表于《Macromolecules》期刊,題為“Producing Nanoporosities in Block Copolymers within 30 s by Microwave-Boosted Selective Swelling”。本文通訊作者為南京工業大學汪勇教授,第一作者為史賢松博士。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資助。
論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macromol.0c00650
- 中國科大陳昶樂/安大陳敏、張文建 Angew:ROMP-RAFT串聯聚合新方法制備聚烯烴多嵌段共聚物 2025-07-02
- 天津大學/北京大學 Sci. Adv.:基于光子微球索引的高容量DNA數據存儲隨機訪問技術 2025-06-21
- 青科大李志波/劉紹峰教授團隊 ACS Catal.: 新型鉿金屬催化劑鏈穿梭聚合制備高熔點烯烴嵌段共聚物OBC 2025-05-11
- 唐本忠院士團隊深大韓婷《Chem. Sci.》:熒光功能聚噁二唑的無催化劑合成及其在多孔薄膜制備和可視化中的應用 2022-12-28
- 華中大趙強教授課題組《Nat. Commun.》:水-水界面鋪展與膜形成 2022-06-14
- 《Adv. Mater.》:零能耗的冬暖夏涼建筑離我們還有多遠? 20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