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論文第一作者李黎明博士受邀協助撰寫。
中樞神經系統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發揮關鍵的調控作用,脊髓損傷(SCI)是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往往致使患者損傷截斷以下感覺和運動功能喪失,目前尚沒有有效的臨床治療手段。復雜的抑制性病理微環境是阻礙神經修復的主要因素,對微環境的綜合調節是治療SCI的關鍵。高建青教授團隊在前期研究中構建了黏附性多肽修飾的生物相容性水凝膠,攜載間充質干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進行移植,對全橫斷型SCI的治療顯示了良好的效果(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7, 9(4): 3330.),團隊還針對SCI抑制性微環境,利用抗氧化性MnO2納米粒復合的水凝膠進行微環境的抗氧化和抗炎調節,從而促進移植后的MSC細胞存活與脊髓神經組織修復(ACS Nano, 2019, 13, 14283?14293)。近年研究發現,MSC的修復功能主要與其旁分泌作用有關,而干細胞在疾病微環境中較高的死亡率及潛在的長期安全問題限制了其療效與應用。作為MSC細胞旁分泌物的天然載體,MSC來源的外泌體繼承了MSC的神經營養和炎癥、過氧化微環境調節等功能,因此,利用MSC外泌體替代MSC細胞進行脊髓損傷局部的移植,是極具前景的SCI治療策略。由于SCI后組織中繼發性損傷的持續進展與細胞外基質缺失,外泌體在脊髓損傷局部的高效遞送與緩釋成為調節微環境和促進神經修復的關鍵。
高建青教授團隊將藥劑學緩釋埋植制劑的技術應用于組織再生與修復,通過層粘連蛋白來源多肽修飾的黏附性水凝膠三維攜載MSC細胞外泌體,補充損傷組織細胞外基質的同時,進行外泌體在脊髓損傷局部的緩釋遞送移植。團隊前期工作已證明層粘連蛋白來源的多肽PPFLMLLKGSTR可促進MSC細胞與脊髓組織在透明質酸(HA)水凝膠中的黏附生長,鑒于MSC外泌體膜上同樣具有能與層粘連蛋白結合的整合素結構,在本研究中,高建青教授團隊進一步合成了可黏附性攜載外泌體的生物相容性水凝膠。實驗表明,該水凝膠-外泌體三維體系的脊髓移植可實現外泌體在損傷脊髓組織中的保留和持續釋放以及向遠端脊髓組織的融合,從而改善炎癥和過氧化微環境,促進神經組織修復,最終顯著促進了SCI大鼠的運動功能恢復并減輕其神經源性膀胱損傷。
圖1. 研究示意圖。MSC細胞外泌體通過膜表面的整合素與水凝膠中的多肽結合從而黏附性包載于三維水凝膠中進行脊髓損傷部位的移植,移植體系持續釋放外泌體以改善損傷微環境,從而促進神經組織修復。
研究團隊采用基于尺寸排阻色譜原理的分離柱結合超速離心的方法成功提取獲得純化的MSC外泌體。分別合成醛基和氨基的修飾的HA,將層粘連蛋白來源的多肽PPFLMLLKGSTR與HA鏈上的部分醛基連接,利用席夫堿反應構建具有良好黏附性與生物相容性的水凝膠。肽修飾顯著提高了水凝膠對MSC外泌體的包載效率,MSC外泌體于水凝膠中黏附并呈現三維空間分布,體外釋放實驗顯示該體系可維持超過10天的外泌體釋放。
圖2. 外泌體的表征與在水凝膠中的黏附分布和釋放
團隊在前期研究中構建了嚴重型的大鼠“大跨度”脊髓全橫切損傷模型,將大鼠脊髓通過手術暴露后,在T9-T10節段處完全切斷脊髓并制造4~5mm的斷口,將外泌體-水凝膠體系(Exo-pGel)移植入斷口部位進行脊髓修復治療。在28天的治療周期內,未進行移植治療的SCI大鼠表現為后肢拖動的癱瘓狀態,單獨移植空白水凝膠(Blank)對于大鼠運動功能恢復具有一定促進效果,而Exo-pGel移植治療的大鼠可實現后肢關節的大幅活動,表明該策略中局部遞送的外泌體所發揮的神經修復作用。另外,對大鼠膀胱組織的考察表明,Exo-pGel移植治療能夠顯著改善SCI后的神經源性膀胱損傷。對治療后脊髓神經組織的解剖和免疫組化染色考察發現,Exo-pGel移植顯著緩解了炎性和過氧化性的損傷微環境,有效抑制星形膠質細胞增生,促進了損傷的脊髓神經組織中神經纖維的生長。
圖3. 大鼠脊髓全橫切損傷的外泌體-水凝膠移植治療顯著促進后肢運動功能恢復并緩解神經源性膀胱損傷
圖4. 外泌體-水凝膠(Exo-pGel)移植與空白水凝膠(Blank)移植后28天脊髓神經組織的修復效果
高建青教授團隊所構建的生物相容性水凝膠黏附性攜載MSC細胞外泌體的三維移植體系,有效實現了對外泌體的脊髓局部遞送,從而達到治療SCI、重建運動功能的療效,該研究為基于外泌體的中樞神經系統相關疾病的治療及病理性微環境的調節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驗依據。
以上成果發表在Nano Letters雜志上 ,論文的第一作者為浙江大學藥學院博士后李黎明,通訊作者為高建青教授。
論文鏈接:https://dx.doi.org/10.1021/acs.nanolett.0c00929
- 華科大羅志強教授團隊 Adv. Mater.: 電容耦合響應水凝膠提供無線化電刺激促進脊髓損傷組織再生 2024-01-14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戴建武/趙燕南 ACS Nano:仿生脊髓纖維引導脊髓損傷后軸突再生和再髓鞘化 2023-12-15
- 吉大林權教授、吉大第二醫院楊小玉教授《Mater. Today》:仿生3D軟支架結合電刺激調控神經干細胞分化引導脊髓損傷修復 2023-12-02
- 西南林大杜官本院士、楊龍研究員團隊 Nano lett.:面向水下電子皮膚的溫控響應纖維素基 Janus 智能水凝膠 2025-05-09
- 西安交大成一龍/初大可團隊 AFM:Tempo功能化不對稱功能水凝膠用于組織/器官損傷修復 2025-05-07
- 西南林大杜官本院士、楊龍研究員團隊 Small:通過花狀亞微米碳團簇構建的超強超韌水凝膠 - 展現出優異的力學和抗裂紋擴展性能 2025-05-07
- 南開大學劉定斌教授團隊 JACS:智能水凝膠精準遞送外泌體 - 攻克糖尿病耐藥菌感染創面愈合難題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