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以大分子、無機納米和雜化納米等材料為主要載體的生物材料被廣泛應用于腫瘤的診斷和治療研究,并取得了顯著的技術成就。然而,材料的醫學轉化對規模化生產和生物安全性都提出了十分嚴格的要求,這無疑成為各種生物材料由基礎研究向臨床轉化的主要障礙。因此,如何設計和制備具有量產可行性、理想治療效果和較高生物安全性的載藥體系,是該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圖1 光照下的工程化微藻改善腫瘤乏氧微環境
針對該難題,浙江大學轉化醫學院周民團隊進行了系統研究,研發了一系列可量產、生物活性材料為基礎的新型載藥體系。該研究利用自然界微藻材料為基礎,通過表面修飾、藥物裝載以及外部磁場引導等多種方式,通過調節腫瘤組織微環境和藥物控釋來提高腫瘤治療效果。相關工作相繼發表在Adv Funct Mater 2020 30, 1910395, Small 2020, 16, 2000819, Sci Adv 2020, 6, aba5996 等期刊上。
微藻是一種存在自然界中可進行光合作用的單細胞微生物,在生物燃料、食品、保健品等領域均有廣泛應用。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附屬第二醫院/轉化醫學研究院周民團隊與孫毅團隊合作,在工程化活性微藻的體內癌癥治療應用上取得新進展,在Science旗下綜合性期刊《Science Advances》在線發表題為“Engineered algae: a novel oxygen-generating system for effective treatment of hypoxic cancer”的研究論文。
圖2 工程化微藻的程序治療示意圖和形貌表征
本研究經過工程化改造的活性微藻可以輸送到低氧腫瘤區域,以增加局部氧氣水平并使抗性癌細胞對放射治療和光動力治療重新獲得敏感性。通過微藻介導的光合作在腫瘤原位產生氧氣可顯著改善腫瘤的低氧環境,從而提高了放射治療的功效。同時微藻釋放的葉綠素在激光激發下產生活性氧,進一步賦予光敏作用并增強腫瘤細胞的凋亡。因此,將產生氧氣的微藻生物體系與放射療法和光動力療法相繼結合,有可能創建一種新的癌癥治療策略。綜上,本研究揭示了一種利用光合作用治療腫瘤的新方法,并為藻類增強放射療法和光動力療法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建立以天然生物活性微藻為基礎的惡性腫瘤的新型治療方案,并探索其在臨床轉化的可行性,提供一種新型的腫瘤治療材料研發技術。
圖3 工程化微藻程序性治療乏氧腫瘤的分子通路
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周民團隊博士生/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助理研究員喬越、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孫毅團隊博士生楊非、周民團隊碩士生謝婷婷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周民研究員和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孫毅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呂志民教授為論文的共同作者之一。研究工作得到了浙江大學眼科中心、惡性腫瘤預警與干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大力支持,該研究也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浙江省重點研發計劃專項等項目資助。
論文網址: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21/eaba5996
課題組主頁:https://person.zju.edu.cn/mi
- 陜科大薛朝華/香港理工王鉆開/華科大陶光明 Prog. Mater. Sci.綜述:可量產、多功能、零能耗輻射降溫材料 2023-05-19
- 香港理工大學胡金蓮教授團隊《Adv. Mater. 》:可量產的仿蜘蛛絲超韌纖維 2019-09-11
- UCSD蔡盛強教授團隊《Sci. Adv.》:超靈敏且強韌的力致發光活性軟材料 2023-10-23
- 華東理工劉潤輝教授課題組 JACS:通用的一步法策略實現惰性材料表面生物活化 2023-08-02
- 華南理工大學邊黎明教授團隊 Angew:蛋白二級結構類似物的定向構象轉換調節干細胞的機械傳感與分化 2022-10-14
- 上海交大龐燕團隊 Sci. Adv.:原位“兩面神”載藥涂層 可實現持久舒適的眼表給藥 2025-03-13
- 川大李旭東/陳君澤、港城大譚超良團隊 Adv. Mater.: 多酚-氨基酸縮合物庫用于超高載藥量納米藥物的高通量連續流生產 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