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因其清潔、高效的特性,在清潔能源生產、環境污染物治理等領域表現出巨大的潛力。幾十年來,光催化劑的種類、性能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開發。最近一段時間,有機光催化劑因其成本低、易于設計和調控等優點,正在成為光催化材料研究的熱點。但是,受限于有機光催化材料較弱的穩定性和較差的結晶性,在光催化反應過程中結構容易發生解離,且性能也難以令人滿意。同時,就光催化分解水釋放氫氣和氧氣的反應而言,目前已報道的光催化材料以發生產氫的還原型光催化劑為主,而可用于產氧的光催化劑則鮮有報道。更重要的是,產氧過程作為4電子轉移的光催化過程,嚴重限制著光催化全解水過程的突破。因此,探索開發結構穩定、產氧性能優異的新型光催化劑具有重要的意義。
圖1. 圖片摘要
近年來,清華大學朱永法教授團隊基于苝酰亞胺、卟啉等共軛有機分子設計開發了一系列新型有機超分子光催化劑,并探索其在光催化分解水、降解環境污染物等領域的應用潛力。
為進一步增強苝酰亞胺光催化劑的穩定性,提高光催化活性,該團隊在超分子光催劑的基礎上,進一步引用共價鍵作用,通過尿素、聯胺、乙二胺等分子構筑起新型苝酰亞胺聚合物光催化劑。其中,以尿素-苝酰亞胺(Urea-PDI)聚合物性能最為突出,其性能較苝酰亞胺超分子光催化劑提升兩個數量級以上,其產氧AQY(450 nm)高達3.86%。更重要的是,該Urea-PDI光催化劑在高效分解水產氧的同時,可保持結構的穩定性,連續光照100小時后,性能不發生衰減。
圖2.Urea-PDI可高效光催化釋放氧氣
在開發新型苝酰亞胺聚合物光催化劑的同時,該團隊進一步利用多種穩態、瞬態實驗技術,深入揭示該新型光催化劑的光催化機理。Urea-PDI中的電荷轉移機理與其他非金屬半導體光催化劑相同。分子的LUMO和HOMO在π-π堆積作用下,構筑起半導體能帶(CB和VB),從而提供了光生電荷快速轉移通道,CB可以傳輸電子,而VB可以傳輸空穴。尿素分子作為剛性的連接劑,可以顯著提高該聚合物的結晶性。高度結晶的結構,可以保證分子有序排列,有助于分子偶極誘導形成內建電場。Urea-PDI被光激發后,強大的內建電場可以促進電子和空穴的分離。同時,Urea-PDI的深價帶結構保證了光生空氣的強氧化能力。結合以上種種優勢,Urea-PDI可以高效、穩定地光催化分解水釋放氧氣,在材料和性能上取得巨大突破。
圖3.苝酰亞胺聚合物光催化分解水產氧機理研究
以上成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Adv. Mater. 2020, 1907746)上。論文的第一作者為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生張子健,通訊作者為朱永法教授。
論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ma.201907746
- 國科大肖家棟-楊晗課題組誠聘“光催化劑-高分子材料復合成型”方向博士后(長期有效) 2025-04-10
- 清華大學唐軍旺教授團隊 Nature:聚合物分子內結驅動光催化甲烷轉化 2025-01-21
- 華科大譚必恩/王笑顏團隊 Angew:共聚策略構筑D-A-A型共價有機框架用于高效光催化生成過氧化氫 202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