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徐航勛教授系統評述:高分子光催化材料表面活性位點及其反應機理探究
2020-09-22 來源:高分子學報
人工光合成技術既能夠實現太陽能的有效利用又能夠制備高附加值的化學品,是解決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的理想技術途徑之一。有機共軛高分子半導體材料具有化學結構和電子結構可從分子層面調控的特點,在光催化分解水、二氧化碳還原以及光催化有機合成等研究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然而,目前高分子光催化材料仍然面臨本征催化活性偏低及催化反應機理不清楚的挑戰,難以構建清晰的構效關系,極大地限制了這類光催化材料的發展。因此,系統研究高分子光催化材料的活性位點、反應機理與光催化性能調控機制對提高催化反應效率、反應產物選擇性以及實現高分子光催化材料在未來的實際應用至關重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徐航勛教授在特約專論中重點討論了其課題組近年來在共軛高分子光催化材料表面活性位點及反應機理探究方面的工作。他們通過合理的結構設計與合成將有機活性官能團作為本征催化活性中心引入高分子光催化材料的結構中并結合原位光譜表征技術和第一性原理計算深入闡明了多種不同高分子光催化材料的表面反應活性位點及催化反應路徑。該專論還展望了未來高分子光催化材料在光催化能量轉換應用領域的挑戰和機遇。
以上工作即將在《高分子學報》2020年第11期出版(2020, 51(11): 1201-1213),題為:“高分子光催化材料表面活性位點及其反應機理探究”,通訊作者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徐航勛教授。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金號 21875235),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號2017YFA0207301)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基金號 2019M662160)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1777/j.issn1000-3304.2020.20153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天大/國科大黃輝團隊 Angew:硼酸酯直接轉金屬途徑實現高效Suzuki?Miyaura聚合新范式 2025-06-24
- 黑龍江大學首篇自然大子刊:郎凱教授、牛海軍教授團隊在高分子可控共軛與電致變色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2025-06-20
- 復旦大學彭娟教授團隊 ACS Macro Lett.: 外電場調控共軛高分子的溶液聚集態與薄膜晶型 2025-05-16
- 吉林大學李莉娜課題組 ACS Macro Lett.:基于四苯乙烯的多孔芳香框架的增強光催化性能 2025-06-26
- 江蘇科技大學郭峰/施偉龍 JCIS: 純水高效制H?O? - 凹坑結構g-C?N?壓電光催化新突破 2025-06-16
- 華東師大姜雪峰教授課題組 Nat. Sustain.:聚砜塑料的光催化升級回收 202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