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是目前嚴重影響人類健康與生命的疾病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數據。這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癥病例1929萬例,全球癌癥死亡病例996萬例。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新發癌癥457萬人,占全球23.7%,位居全球第一,遠超世界其他國家。“免疫療法”被譽為現代抗癌藥物發展的“第三次革命”。其中,樹突狀細胞(DCs)介導的腫瘤疫苗因能促進抗原特異性T細胞增殖、活化而在腫瘤治療中展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雖然近年來關于DCs疫苗的發展十分迅速,但治療型腫瘤疫苗的療效目前仍不甚理想。主要原因有如下四點:1)DCs淋巴歸巢受限;2)易受體內環境影響而導致較低的抗原呈遞效果;3)難以實現個性化腫瘤疫苗;4)體外儲存與運輸困難。
基于此,上海交通大學劉盡堯團隊報道了一種利用腫瘤細胞膜包裹高分子納米顆粒并致敏DCs,以及進一步提取DCs細胞膜涂層于高分子納米顆粒表面制備仿生納米DCs疫苗(BNs)的級聯涂層策略。遞呈了全部腫瘤細胞膜表面抗原并保留了完整DCs細胞膜組分的BNs繼承并增強了DCs的交叉遞呈能力,從而顯著增強抗原特異性T細胞免疫應答。值得注意的是,BNs可以直接與T細胞相互作用,可用于個性化抗腫瘤疫苗。與DCs疫苗相比,該仿生納米疫苗具有良好的淋巴歸巢能力,且不受體內環境的影響,同時避免了DCs疫苗所需的苛刻儲存和運輸條件。研究人員通過黑色素瘤、肝癌以及宮頸癌等多種小鼠腫瘤模型中證明了BNs能夠誘導強有力的抗原特異性抗腫瘤免疫應答,并且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αPD-1聯用后,獲得了進一步增強腫瘤消退和延長小鼠生存期的顯著效果。BNs策略提供了一種新的普適性抗原遞呈策略,具有廣闊的應用潛力。
該研究工作以Biomimetic Nanoparticles Enabled by Cascade Cell Membrane Coating for Direct Cross-Priming of T Cells標題發表在Small上。上海交通大學分子醫學研究院陳芳潔博士生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博士后耿忠民為并列第一作者,劉盡堯研究員為通訊作者,仁濟醫院周滟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第十四批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青年項目、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上海市探索者計劃等課題支持。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smll.202104402
- 洛桑聯邦理工Stellacci教授課題組 Macromolecules:單鏈高分子納米顆粒結構的調控與表征 2022-01-19
- 太原理工大學張虎林教授 Adv. Sci.: 熱電凝膠賦能仿生多模自監督指尖受體 2025-07-02
- 西南大學康燕堂/徐立群/徐琨 Adv. Mater.:空心普魯士藍納米框架仿生增強梯度抗菌涂層 2025-07-01
- 青科大超臨界發泡團隊 AFM:通過超臨界發泡制備自封裝仿生穹頂摩擦納米發電機 2025-06-30
- 東華大學沈明武/史向陽團隊 Bioact. Mater.:基于納米凝膠的治療型納米疫苗通過全周期免疫調節實現腫瘤的預防及直接治療 2024-09-25
- 清華大學杜娟娟/軍事醫學研究院楊益隆合作團隊 ACS Nano:一種激活兩條天然免疫途徑的無佐劑納米疫苗 2024-03-19
- 上海交大劉盡堯團隊 Small:雙抗原展示納米疫苗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