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光子熒光顯微成像和雙光子光動力治療,由于具有空間分辨率高、組織穿透深度深、侵入性低等優點,是實現深層組織精準化觀察與治療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多光子診療在生物醫學領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然而,傳統的多光子探針往往無法同時在多光子作用截面、光學穩定性、以及生物安全性上滿足使用要求。
近年來,具有聚集誘導發光性質(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的有機納米探針,因其結構設計的多樣性,優秀的抗光漂白性,優良的生物安全性,為多光子探針的開發提供了新思路。AIE效應是由唐本忠院士團隊于2001年提出的一種獨特的發光機制,描繪了有機分子的熒光強度隨聚集程度增加而增強的現象。以AIE分子作為多光子探針的設計模板,可以提高探針的多光子作用截面和抗光漂白特性,通過選取合適的表面功能團,基于AIE的探針可以廣泛應用于細胞成像、藥物遞送、分子追蹤、光熱/光動力治療、活體過程可視化等生物醫學研究領域。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唐本忠院士聯合深圳大學許改霞教授、悉尼大學Ken-Tye Yong教授,綜合評述了多光子AIE探針的設計原則及其在多光子生物醫學診斷和治療方面的應用研究現狀。在結構設計上,重點闡述了提高AIE探針的多光子吸收性截面的方法與策略;詳細分析了手性結構分子對多光子吸收截面的影響;系統概括了AIE探針在多光子診療方面的應用,包括雙光子熒光成像、三光子熒光成像,以及雙光子光動力治療,并對其成像深度、空間分辨率、以及精準化治療等優點進行了剖析,并提出了AIE探針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圖1 AIE用于三光子深層腦成像
該文發表于物理學頂刊《Applied Physics Reviews》,文章的第一作者為深圳大學博士研究生范妙壯和博士后徐周睿和劉邁先,文章的通訊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唐本忠院士、深圳大學許改霞教授和悉尼大學Yong Ken-Tye教授。
文章鏈接:https://aip.scitation.org/doi/10.1063/5.0071142
- 唐本忠教授/林榮業教授團隊、胡連瑞研究員 Nat. Commun.:變色龍聚集誘導發光分子在光、熱調控下六重穩定態的可控轉換 2025-07-11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唐本忠院士/趙征教授團隊《ACS Nano》:細胞膜靶向的聚集誘導發光分子用于神經追蹤和損傷的可視化 2025-01-21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唐本忠院士與趙征教授團隊《ACS Nano》綜述:聚集誘導發光材料實現高分辨生物成像 2025-01-07
- 浙大錢駿教授團隊、高利霞教授團隊及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團隊AM:提出可排泄的AIE探針設計方案并實現非人靈長類近紅外二區熒光功能成像 2021-03-29
- 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團隊與南方醫科大學鄭磊教授合作:單一波長激發雙色熒光AIE探針用于動脈粥樣斑塊成像 2019-01-02
- AIE新應用:超分辨成像 2017-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