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星:科學、公開、公平、公正是科技評審的生命
2009-04-1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最近有媒體報道,徐州師范大學為抗議“申博評審不公”罷教一周。另外,近期也有利用作廢文件評職稱的事和起訴教育行政部門在糾正科技評審方面行政不作為的相關報道,初步查了一下,有關科技評審的爭議還真不少。
在這些例子中,徐州師范大學“罷教”可以說是對評審的公正性沒有信心的表現。從歷史的角度看,這將是中國科技評審歷史上的一次標志性事件。由此,需要管理層認真思考科技評審的生命是什么。
科技評審的生命是什么? 是科學、公開、公平、公正。
科技界為什么要選擇科技評審呢?是因為科技評審能采用同行評議的方式,根據學術水平這個標準,客觀地評價出被評審者在科技界的地位。科技評審就像一架天平,能準確稱出分量,這樣人們才開始相信它。
一旦科技評審背離了這個原則,就會出現一系列偏差。如評委不熟悉或不知道被評審的專業,就會出現外行評內行,或者外行評外行,這叫不科學;組織評審的單位或者評審人員得到“公關”的好處,于是乎搞暗箱操作,這叫不公開;評審過程中對評審的提問沒有一個普遍的原則,問題的難度、評價標準不一樣,評審過程帶有傾向性,水平高的被評下來,水平低的被評上去,這叫不公平;遠近親疏不能按照同一個稱去稱重,出了問題也不糾正,這就是不公正。一旦科技評審落到這個地步,其結果必然是“評上的不能服眾,評下來的心中不服”,引發諸多問題,和諧的學術環境根本無從建立。
我們曾經評出了很多所謂的“科技成果填補了世界空白、國際領先”,也曾多次思考科技經費使用效率低的原因,也曾多次批評“跑部錢進”的現象,還曾多次熱議產學研結合不夠的問題,痛感“講師多如狗,教授滿街走”的尷尬,究其原因無不與科技評審有關。
似乎科技評審出了問題。然而,科技評審本身并沒有錯,它也曾起到積極作用,現在的問題在于科技評審走入了誤區。
科技評審的生命離開了科學、公開、公平、公正,其結果必然是飲鴆止渴、殺雞取卵。評委也許會得到一些物質利益,評審組織單位也許會得到一些好處,被評上的單位也許會暗自慶幸“公關”的成功。但從長期講,評委的信譽沒了,大家知道他的票是可以用錢買的,他的人格是可以用錢來定價的,評委在科技界的位置就沒有了;評審組織單位的公信力沒有了、合法性沒有了,最終也會遭到黨和政府的拋棄;被評上的單位不是靠水平而是靠“公關活動”得到所謂的“資質”,也沒有人會去認可;而被評下來的單位采取或上訪或告狀或政治冷漠的方式應對,如以后不參加評審來對抗。總之,這一切,將從根本上要了科技評審的命。科技評審的可持續發展就成了泡影。
現在,科技人員隊伍壯大了,科技經費增多了,評審也越來越重要了,科技發展也越來越離不開科技評審。但如果科學、公開、公平、公正的科技評審環境建立不起來,科技評審最終會“拉”科技發展的“后腿”。這需要科技管理部門深思并拿出切實的行動方案。
(作者單位:中國工程院)
在這些例子中,徐州師范大學“罷教”可以說是對評審的公正性沒有信心的表現。從歷史的角度看,這將是中國科技評審歷史上的一次標志性事件。由此,需要管理層認真思考科技評審的生命是什么。
科技評審的生命是什么? 是科學、公開、公平、公正。
科技界為什么要選擇科技評審呢?是因為科技評審能采用同行評議的方式,根據學術水平這個標準,客觀地評價出被評審者在科技界的地位。科技評審就像一架天平,能準確稱出分量,這樣人們才開始相信它。
一旦科技評審背離了這個原則,就會出現一系列偏差。如評委不熟悉或不知道被評審的專業,就會出現外行評內行,或者外行評外行,這叫不科學;組織評審的單位或者評審人員得到“公關”的好處,于是乎搞暗箱操作,這叫不公開;評審過程中對評審的提問沒有一個普遍的原則,問題的難度、評價標準不一樣,評審過程帶有傾向性,水平高的被評下來,水平低的被評上去,這叫不公平;遠近親疏不能按照同一個稱去稱重,出了問題也不糾正,這就是不公正。一旦科技評審落到這個地步,其結果必然是“評上的不能服眾,評下來的心中不服”,引發諸多問題,和諧的學術環境根本無從建立。
我們曾經評出了很多所謂的“科技成果填補了世界空白、國際領先”,也曾多次思考科技經費使用效率低的原因,也曾多次批評“跑部錢進”的現象,還曾多次熱議產學研結合不夠的問題,痛感“講師多如狗,教授滿街走”的尷尬,究其原因無不與科技評審有關。
似乎科技評審出了問題。然而,科技評審本身并沒有錯,它也曾起到積極作用,現在的問題在于科技評審走入了誤區。
科技評審的生命離開了科學、公開、公平、公正,其結果必然是飲鴆止渴、殺雞取卵。評委也許會得到一些物質利益,評審組織單位也許會得到一些好處,被評上的單位也許會暗自慶幸“公關”的成功。但從長期講,評委的信譽沒了,大家知道他的票是可以用錢買的,他的人格是可以用錢來定價的,評委在科技界的位置就沒有了;評審組織單位的公信力沒有了、合法性沒有了,最終也會遭到黨和政府的拋棄;被評上的單位不是靠水平而是靠“公關活動”得到所謂的“資質”,也沒有人會去認可;而被評下來的單位采取或上訪或告狀或政治冷漠的方式應對,如以后不參加評審來對抗。總之,這一切,將從根本上要了科技評審的命。科技評審的可持續發展就成了泡影。
現在,科技人員隊伍壯大了,科技經費增多了,評審也越來越重要了,科技發展也越來越離不開科技評審。但如果科學、公開、公平、公正的科技評審環境建立不起來,科技評審最終會“拉”科技發展的“后腿”。這需要科技管理部門深思并拿出切實的行動方案。
(作者單位:中國工程院)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蔚藍)
相關新聞
- 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侯春生研究員團隊 ACS Nano:黃麻納米纖維素精準調控腸道菌群,重建微塑料損傷的腸道微生態平衡 2025-07-04
- 廣東省科學院郭會龍/廣州紅會醫院于鋒、林穎 MTB:微環境調控可注射水凝膠在中耳-乳突炎性缺損修復領域的新應用 2025-05-17
- 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饒思圓課題組誠招博士、碩士研究生 - 化學、材料學、生物工程、電子工程、神經科學、基因工程 2025-04-11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關于公開招聘流動編制工作人員的啟事 2020-11-20
- 華中科技大學陶光明課題組公開招聘研發工程師2名及博士后若干 2020-10-07
- 德國科學家在 Wiley 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將免費公開 2019-01-22
- 北大招生改革引發爭論 公平第一還是效率優先 201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