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是發展中國家最常見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在我國居感染性角膜病致盲率的首位。由于角膜外傷尤其是植物性外傷、臨床上廣譜抗菌藥物、激素等藥物的廣泛使用和隱形眼鏡的不規范配戴,真菌性角膜炎的發病率逐漸升高,病情也更加嚴重。真菌感染病程長,角膜結構和功能受真菌菌絲侵襲,角膜穿孔率高,其治療早期主要依賴如納他霉素、兩性霉素B等局部抗真菌藥,但臨床缺乏廣譜高效的抗真菌藥物,且存在眼用劑型的生物利用度低、耐藥菌增多、需要多次頻繁用藥依從性差等缺陷,治療效果有限。因此,針對抗真菌藥物的研發一直是學科領域研究重點和熱點。
示意圖 :可視化銅源異質結納米眼用凝膠治療真菌性角膜炎
實驗結果顯示,在近紅外激光的輔助下,該策略可以有效破壞真菌的細胞壁,進一步提高金屬離子/化學動力/光動力/低溫光熱的聯級協同殺菌作用,可以有效預防生物膜的形成和破壞成熟的真菌生物膜。相關機理分析發現,AgCuE的潛在抗真菌的途徑涉及干擾代謝過程、抑制菌絲和生物膜形成、氧化應激、減弱毒力因子等關鍵基因和代謝過程。AgCuE具有光學相干層析掃描成像/光聲雙模影像功能,在感染局部可以滯留并持續釋放抗菌成份?梢酝瑫r監控藥物存留時間和眼部治療效果,從而實現影像監控指導臨床治療。AgCuE還表現出較好的生物相容性,并未產生明顯的全身以及眼局部的毒性,未影響眼表及視網膜的結構功能,具有可觀的轉化前景來治療目前臨床上難治性的真菌性角膜炎問題。
論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2c07444
近年來,浙江大學周民研究員團隊聯合浙江大學眼科醫院、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姚克教授團隊,以臨床難治性感染性疾病問題為導向,深入開展生物材料的抗感染基礎與轉化研究。尤其是針對眼部感染疾病,前期研究的銅源納米眼用凝膠項目,已經順利開展臨床試驗,治愈多位患者,對感染性角膜炎提供了一種新型臨床治療技術。同時也發表了一系列相關研究論文(Advanced Materials 2022; ACS Nano 2022; Nano Today 2021; ACS Nano 2021; Bioactive materials 2021; ACS Applied Bio materials 2021; ACS Nano 2020; Biomaterials 2020; Theranostics 2020;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9;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8 )。
- 浙江大學周民/姚克團隊《Adv. Mater.》:可視化整合抗真菌策略治療真菌性角膜炎 2022-10-04
- 華東理工劉潤輝教授課題組 JACS:細胞穿透肽啟發的聚噁唑啉穿透BBB治療真菌性腦膜炎 2023-11-16
- 河北工大邢成芬課題組《Nano Lett.》:基于近紅外光響應共軛聚合物納米粒子的免疫激活抗真菌策略 2022-12-27
- 華東理工劉潤輝教授課題組《J. Med. Chem.》:細胞穿透肽啟發的多肽聚合物高效對抗侵襲性耐藥真菌感染 2022-05-12
- 東華大學史向陽教授團隊 AFM:微流控合成無載體全活性的金屬酚納米膠囊用于腫瘤的化療-化學動力學治療-免疫治療 2024-12-02
- 東華大學史向陽/沈明武團隊 Acta Biomater.:仿生含銅納米凝膠用于磁共振成像引導的腫瘤化療-化學動力學治療-免疫治療 2024-10-03
- 吉林大學林權教授團隊 CEJ:葡萄糖響應性水凝膠優化芬頓反應以根除多重耐藥細菌促進感染型糖尿病傷口愈合 2024-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