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嚴重臨床問題之一是耐藥細菌感染。由于體內血糖水平持續偏高,免疫功能受損,難以有效清除傷口部位的細菌,導致傷口容易受到感染。高血糖環境為細菌提供了更多附著和增殖的機會,導致它們在糖尿病患者的傷口表面形成粘附性生物膜,使其更難被免疫系統和抗生素清除。由于高血糖微環境引起的血管缺陷和耐藥細菌的廣泛增殖,感染糖尿病傷口的治療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針對上述挑戰,吉林大學林權團隊和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二醫院手外科瞿文瑞團隊合作開發一種具有雙重特性的葡萄糖響應性水凝膠敷料系統(CGH),可以有效治療大鼠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傷口并促進傷口愈合。該水凝膠由氧化透明質酸(HA-ALD)原位交聯的銅納米簇(CuNCs)合成的,并負載葡萄糖氧化酶(GOx)。GOx酶降解傷口部位過量的葡萄糖,產生葡萄糖酸和H2O2,并優化芬頓反應的限制因素。pH值降低會削弱 CuNCs 和 HA-ALD 之間的相互作用,促使 CuNCs釋放,通過芬頓反應降解H2O2來催化產生活性氧 (ROS)。這個過程可以消滅耐藥細菌。此外,CuNCs賦予水凝膠優異的導電性,從而能夠通過電刺激(ES)促進血管形成,從而促進傷口周圍的組織修復。這項研究工作所開發的新型多功能傷口愈合系統可以適應不規則的傷口形狀,降低傷口內的葡萄糖水平,建立持續的無菌環境,并通過電刺激促進血管形成。
圖 3. CGH水凝膠在促進 糖尿病傷口感染MRSA的愈合效果。(a) TIDM大鼠感染傷口愈合過程中不同時期傷口的代表性照片。(b) 傷口殘留面積比的定量結果。(c) H&E 和 Masson染色的代表性圖像。(d) HE染色測量傷口長度。(e)肉芽組織厚度的統計數據。(f)膠原沉積的平均熒光密度。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4.150545
- 寧波材料所趙文杰、嚴明龍 Small:污損抑制/阻抗與自我更新協同的可降解有機硅水凝膠涂層 2025-05-10
- 西南林大杜官本院士、楊龍研究員團隊 Nano lett.:面向水下電子皮膚的溫控響應纖維素基 Janus 智能水凝膠 2025-05-09
- 西安交大成一龍/初大可團隊 AFM:Tempo功能化不對稱功能水凝膠用于組織/器官損傷修復 2025-05-07
-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楊佼佼副研究員、韓波副主任醫師 ACS AMI:給光熱材料蓋上生物囊泡被褥從而提升敷料的抗菌性能 2025-05-06
- 西京醫院石小鵬、長安大學顏錄科 JCR:具有持續釋放臭氧增強抗菌性能并改善傷口愈合的新型臭氧化油乳液水凝膠 2024-11-26
- 武漢理工戴紅蓮教授團隊 AHM:“一石三鳥”, 基于磺胺嘧啶銀調控的兼具穩定性、動態性和抗菌性的水凝膠用于感染創面愈合 2024-04-14
- 深大萬學娟教授團隊Nano Lett.:生物質水凝膠電解質邁向綠色耐用的超級電容器-增強阻燃性、低溫自愈性、自粘性和長循環穩定性 202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