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納什大學程文龍教授《Nat. Commun.》: 基于電子皮膚的柔性傳感器用于心臟類器官的“脈動”的遠程無線監控
2022-12-01 來源:高分子科技
干細胞衍生的心臟類器官是了解人類心臟組織收縮動力學,心血管功能和疾病的重要平臺。然而,這類懸浮于培養液種的柔軟微小類器官(直徑約1mm)與傳統剛性力學傳感器力學性能不匹配,無法實現共形接觸,并且缺少與類器官培養環境相匹配的柔性平臺以實現長期,無線,遠程,即時原位監測。
不同于傳統剛性傳感器,該工作構建了一個基于PDMS的全柔性培養平臺(圖1a)同時實現心臟類器官的培養和監測。PDMS探針通過調整微型位移平臺可以與心臟類器官進行類似于AFM的輕微接觸以使類器官與其下的超薄電子皮膚建立最佳接觸條件 (圖1e-f),從而實現對心肌細胞收縮與舒張這樣的微小應力進行直接監測。該平臺對心臟類器官監測的穩定性與準確性也通過了激光多普勒測速儀(圖1k-l),光學顯微鏡(圖2a-f),以及商用微電極陣列 (圖2g-o)等不同傳統監測方法的驗證。同時,對弱跳動類器官的進一步測量表明,柔性力學傳感平臺的靈敏度高于傳統光學顯微鏡。更重要的是,這種柔性力學監測平臺適用于各種不同培養環境以及條件例如電刺激響應及復蘇(圖3),給藥(圖4),長期培養及疾病建模過程(圖5)監測。監測結果證明柔性平臺能夠檢測到類器官由于臨床相關病理改變對其收縮/舒張動態機械性能的影響。此外,通過集成藍牙模塊和柔性印刷線路板,該平臺可以實現在智能手機上對培養在恒溫箱種的心臟類器官進行實時,無線監測 (圖6)。這證明了無線心臟類器官監測系統的便利性,為遠程生物監測提供了新思路。
圖1 柔性納米裂紋力學傳感平臺的制備與表征
圖2 光學/動態力學監測與電生理學/動態力學監測心臟類器官的同步對比
圖3 電刺激環境下心臟類器官的即時力學監測
圖4心臟類器官給藥(卡巴膽堿)過程的即時力學監測
圖5 心臟類器官長期培養過程中的發育研究與糖尿病疾病建模
圖6 心臟類器官遠程、無線監測
相關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4860-y
版權與免責聲明:中國聚合物網原創文章。刊物或媒體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info@polymer.cn,并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西南林大杜官本院士、楊龍研究員團隊 Nano lett.:面向水下電子皮膚的溫控響應纖維素基 Janus 智能水凝膠 2025-05-09
- 福大楊黃浩教授/張進教授、福醫大附一醫院吳巧藝主任醫師 AFM:氧化應激驅動的多模態抗菌電子皮膚貼片用于慢性傷口實時監測與治療 2025-02-24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團隊 JMCC 封面論文:一種柔性防護電子皮膚 2025-01-20
- 阿爾伯塔大學曾宏波教授 AFM:皮膚角質層啟發的本征保濕抗凍兩性離子水凝膠用于智能柔性傳感器 2025-04-14
- 天科大司傳領/徐婷、廣西林科院王軍鋒 SusMat 主封面論文:纖維素基水凝膠在柔性傳感器中的調控與作用機制 2025-02-25
- 濟大王鵬/河北工大孟垂舟/山大李陽/蘇州納米所張珽 Nano Energy:用于皮膚表面貼合的多功能相變水凝膠-柔性傳感器新篇章 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