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敏膠(PSA)的粘性表面特征使其在輕微壓力下即可實現快速粘附,粘結速率快,但是粘結強度低;熱熔膠(HMA)需在高溫使其流動而潤濕表面,冷卻后獲得高粘結強度,粘結強度高。PSA和HMA不同的加工工藝和應用場景導往往致二者具有完全不同的分子設計思路,難以兼顧。且無論PSA還是HMA,市售的膠粘劑均無法感知界面應力狀態。
低模量是PSA實現良好表面潤濕先決條件之一,但模量降低導致其強度下降。反之,源于剛性骨架、結晶、強相互作用、高玻璃化溫度、交聯等的高模量和內聚力可以大幅度增強HMA的強度,也使得其需要在高溫下才能實現界面潤濕。顯然,這種固有的矛盾為開發既可作為PSA又可作為HMA的多功能膠粘劑帶來了多種挑戰。
此外,賦予膠粘劑在粘合界面上的應力感應能力,對界面應力的自我監測、膠粘劑壽命評估和現場檢測具有重要意義。通常,通過引入導電的第二成組分來實現,如碳納米管、石墨烯、離子液體等,然而第二組分的引入會極大的影響粘結強度。因此,有必要從分子工程的角度重新定義應力感應膠粘劑(SSA),以同時提高粘結強度并賦予其界面應力感知功能。鑒于此,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納米復合工程材料團隊陳海明副研究員、茅東升研究員等人設計合成了一種離子封端的超支化聚合物。作者一方面通過在超支化結構中引入廣泛的氫鍵來提高內聚強度,另一方面在末端接枝離子性基團來修飾界面結合能力,并通過對支鏈進行可控裁剪,使其具有適度的模量、適當的韌性和快速的松弛。這種聚合物展示出了適當的強度、模量、韌性、快速的自愈合能力、熒光特性、優異的PSA粘接性能(2.85 MPa)、良好的HMA粘接性能(7.67 MPa)以及高靈敏度的應力感知能力。
分子設計和制備
圖1. (a)和(b)離子封端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備過程;(c)HBP內部存在分子間作用力。
力學性能和結構分析

粘接性能

圖3. (a) D230-0.9作為壓敏膠的應力-位移曲線和(b)強度統計;(c) D230-0.9作為壓敏膠與其它已報道壓敏膠的強度對比;(d) D230-0.9作為壓敏膠與鐵片粘結可輕松提起重達10 kg的啞鈴,粘結面積僅為1 cm2;(e) D230-0.9作為熱熔膠在不同溫度與不銹鋼粘結后的粘結強度;(f) D230-0.9作為熱熔膠在160℃與多種材質基底的粘結強度;(g) D230-0.9作為熱熔膠與不銹鋼粘結后可承重一名成人重量(約70 kg)。
電場增強效應

圖4. (a) D230-0.9作為壓敏膠經電場增強后的粘結強度;(b)電場增強原理示意圖;(c) 不同電壓對D230-0.9的增強幅度;(d) 電場增強效應的可逆性;(e) D230-0.9作為熱熔膠的增強幅度。
應力感知能力

圖5. (a) D230-0.9的應變感知性;(b) D230-0.9應變感知的穩定性;(c) D230-0.9的角度感知性;(d) D230-0.9的應變感知因子與拉伸速率關系;D230-0.9作為壓敏膠和熱熔膠在(e)拉伸和(f)壓縮載荷下的應力感知能力。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39/D2TA08457K
- 中國林科院林化所儲富祥/王基夫 CEJ:采用纖維素共價交聯策略的電子皮膚用導電壓敏膠 2024-10-18
- 安徽理工大學張曉勇團隊《Mater. Horiz.》:“奇思妙想”限制PNIPAM水凝膠相變過程引發的體積變化 2023-11-22
- 北化曹鵬飛/南開楊化濱 AFM: 穩定鋰金屬電極新探索 - 超高可伸縮性壓敏膠構建人工SEI膜及聚合物固態電解質 2022-12-11
- 天津大學浙江研究院“高分子復合材料中心”(寧波)誠聘英才 2024-09-23
- 中南民大張道洪教授/姜宇副教授團隊 Angew:基于超支化結構構建高強高韌水凝膠 2023-09-05
- 華中科技大學解孝林/王勇團隊《Nat. Commun.》:超支化聚合物的光控可切換聚合新策略 2023-03-25
- 中北大學王智教授團隊 CEJ: 通過動態交聯和大量氫鍵制備高性能易降解和可回收熱固性聚氨酯應用于泡沫傳感器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