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李曉民教授團隊 Angew:響應型表面粗糙度智能可變的病毒狀納米載體
2023-02-05 來源:高分子科技
通過靜脈注射進入體內的納米載體,需要經過多重生理屏障才能到達腫瘤部位。若要提高納米載體在腫瘤的累積效率,一方面需要在血液循環階段減少納米載體與非靶標組織(如內皮網狀系統)的相互作用,延長血液循環時間;另一方面,需要增強納米載體與腫瘤的相互作用,提高納米載體的滯留能力。為了解決不同遞送階段納米-生物相互作用強弱需求的矛盾,研究人員致力于設計與合成智能響應型納米載體并取得了一定進展。影響納米載體與生物體相互作用的因素有很多(尺寸、形狀、軟硬度、電荷、表面化學等),但目前納米載體的響應特性仍主要局限在尺寸和電荷這兩個方面。作為材料重要的理化性質之一,表面粗糙程度在影響納米載體與生物分子結合、細胞攝取以及器官分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粗糙表面誘導的強納米-生物相互作用是非特異性的,雖然可以增強腫瘤相關細胞對納米載體的攝取,提高藥物傳遞效率;但也會在血液循環階段增強蛋白質粘附,促進非靶標組織對納米載體的吸收。因此,固定不變的表面粗糙納米載體難以調和正常組織弱納米-生物相互作用和腫瘤組織強納米-生物相互作用的矛盾需求。制備具有智能響應性表面粗糙度的新型納米載體為進一步提高藥物遞送效率提供了新的可能。
圖 1. 腫瘤微環境響應型表面粗糙度可變納米載體增強腫瘤部位累積效率示意圖。
圖2. U/DCNP@vSiO2@P納米載體的合成過程及結構、性能表征。
原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2216188
版權與免責聲明:中國聚合物網原創文章?锘蛎襟w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info@polymer.cn,并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馬小軍/東華大學何創龍 Bioact. Mater.:TME響應復合水凝膠靶向抑制MYC驅動型骨肉瘤生長與轉移 2025-01-17
- 暨南大學戴箭課題組 Adv. Funct. Mater.:溶瘤病毒樣納米顆粒用于腫瘤特異性基因遞送 2024-04-23
- 南方醫科大學沈折玉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陳小元教授《Adv. Mater.》:一種用于MRI引導腫瘤鐵死亡治療的與邏輯門 2023-09-28
- 天津大學材料學院開發出新型高效微小RNA投遞載體 2014-12-24
- 上海理工大學宋文良/余燈廣:聚苯丙氨酸與聚(3,4-二羥基-L-苯丙氨酸)- 用于構建刺激響應納米載體的潛在生物醫學材料 2024-09-18
- 青大胡浩、于冰/北化徐福建團隊 Biomaterials:負載多聚脫氧核糖核苷酸納米載體的近紅外響應水凝膠用于增強慢性傷口愈合 2024-09-04
- Daniel Siegwart/董一洲/陶偉教授 Nature Reviews:基于納米技術的mRNA疫苗 2023-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