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大渔直播,国产av成人无码免费视频,男女同房做爰全过程高潮,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搜索:  
汪懷遠教授團隊《Corros. Sci.》:一種綠色環保且高效的氧空穴納米材料及其防護涂層
2023-03-03  來源:高分子科技

  金屬腐蝕為工業生產帶來的巨大經濟損失和安全隱患。抑制金屬腐蝕的手段,包括陰極保護、陽極鈍化、緩蝕劑、表面涂層等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應用。涂層防腐機理及長效耐蝕涂層技術亟待開發。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具有鈍化功能的材料,如鉻酸鹽Cr6+和聚苯胺作為表面涂層的填料。這些改性填料在具備優異阻隔性能的基礎上,還能使金屬基底的陽極反應發生極化,而后在基底表面生成致密的鈍化膜(γ-Fe2O3以阻礙金屬的進一步腐蝕。然而,這些填料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并對環境造成污染。此外,在腐蝕介質接觸襯底表面之前,陽極極化的影響并不明顯。也就是說,鈍化反應通常發生在涂層的阻擋性能失效之后,這就導致鈍化膜的形成效率變差。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種更綠色、更高性能的填料,在腐蝕性介質滲透涂層之前,該填料可以鈍化金屬基材。


圖1 “氧空位填料”的鈍化機理


  針對上述問題,汪懷遠教授團隊提出通過調控納米材料氧空穴以實現涂層防腐調控的新策略,制備一種納米材料表面含有大量氧空位的環氧復合涂層。采用噴涂技術成功制備一種同時具備物理阻隔性能與選擇性傳輸氧氣性能的新型高效鈍化型防腐涂層。通過前期文獻調研及實驗條件摸索,作者發明了通過溶劑還原法,輔以煅燒,一步制得表面富含氧空位α-Fe2O3(以下簡稱OV-Fe2O3納米材料,制備工藝簡單,合成路線綠色環保。OV-Fe2O3填料加入到雙F51氧樹脂中,利用氧空位對氧氣的濃度梯度感應,選擇性地將氧氣從濃度較高的腐蝕性介質-涂層界面搬運到氧濃度較低的涂層-基板界面,從而實現在腐蝕性介質到達基板之前完成對金屬基底的鈍化。最終,在90℃2MPa純氧境下,OV-Fe2O3涂層在3.5wt% NaCl溶液中浸泡48h后,填料含量為10wt%的涂層的阻抗模量仍在1010Ω·cm2以上,是相同條件下以普通α-Fe2O3作為填料的涂層阻抗的107倍。 基于OV-Fe2O3的形貌、還原程度等難以控制的因素,作者通過SEM、XRD、XPS、TGA、EPR等表征證實OV-Fe2O3納米材料的成功制備與氧負載機制,其次進行嚴苛環境下的鹽水浸泡實驗90℃12wt% NaCl證明OV-Fe2O3涂層具備優異的阻隔性能;最后通過高壓氧腐蝕實驗直接驗證OV-Fe2O3涂層對金屬基底優異的鈍化能力,結SEMXPSSVET等表征手段分析鈍化膜的成分與分布,并詳細闡述防腐蝕機理。下面是文章部分相關表征和性能展示。 


圖2  (1) α-Fe2O3和(2) OV-Fe2O3 (a) XRD; (b) EPR; (c) TGA; (d) XPS分析與 (e) SEM形貌。 


圖3 不同涂層在3.5 wt% NaCl溶液中浸泡(a) 5天;(b) 30天后,又在12 wt% NaCl溶液90℃中繼續浸泡(c) 7天的Bode和Nyquist圖。 


圖4 高壓氧腐蝕后α-Fe2O3涂層和(2) OV-Fe2O3涂層的外觀與基板狀態,以及對基板表面的表征結果 (a) EIS;(b) SEM;(c) XPS;(d) SVET.


  在這項工作中,利用溶劑合成方法和低溫煅燒成功制備表面富含氧空位的α-Fe2O3納米材料,并將其作為填料添加進環氧樹脂中形成致密的涂層。在其他腐蝕性介質穿透涂層之前,氧氣分子可以被氧空位拆解為氧原子并依靠氧濃度梯度迅速向下傳輸,優先轉移到碳鋼表面。這一過程增加了OV-Fe2O3涂層和基底之間界面處的氧濃度,而氧濃度的增加可以促進金屬陽極反應從活性溶解(Fe → Fe2+ + 2e-向鈍化3Fe + 4H2O → Fe3O4 + 8H+ 8e- or 2Fe 3H2O → γ-Fe2O3 + 6H+ + 6e-過渡。作為鈍化產物的γ--Fe2O3晶體結構致密,可以緊密排列形成防止腐蝕性介質進一步入侵的鈍化膜。由于涂層-金屬基板界面是缺氧環境,儲存在OV-Fe2O3空位中的氧原子可以將向基材擴散。此外,由于氧濃度梯度的存在,OV-Fe2O3填料可以源源不斷地從涂層表面捕捉氧氣并儲存起來。這一工作有望為制備高鈍化性能的防腐涂料提供新思路,以及拓寬氧空位材料的應用領域,促進多領域跨學科交叉融合發展。


  近日,上述研究成果以Oxygen Vacancy Modified α-Fe2O3 nanorods Provide an Environment-friendly and Efficient Anti-corrosion Passive Film into Polymer Coating為題發表在Corrosion Science上,論文的第一作者為東北石油大學化工學院博士研究生范煒昊,通訊作者為天津大學汪懷遠教授


  全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corsci.2023.111045

版權與免責聲明:中國聚合物網原創文章。刊物或媒體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info@polymer.cn,并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xu)
】【打印】【關閉

誠邀關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資訊
更多>>科教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口市| 九江市| 洪雅县| 灵台县| 菏泽市| 石门县| 满洲里市| 靖远县| 延庆县| 宾川县| 安多县| 石景山区| 镇雄县| 洛南县| 普兰店市| 谷城县| 桦甸市| 辰溪县| 龙里县| 萨嘎县| 安塞县| 富源县| 关岭| 丰县| 左贡县| 阿鲁科尔沁旗| 桑植县| 衡东县| 平舆县| 四平市| 沙雅县| 南城县| 台中县| 锡林郭勒盟| 潼关县| 波密县| 河西区| 山东| 涞水县| 贡嘎县| 右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