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此項研究的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的材料科學家邦德表示,他們能幫助飛機實現自我修復,其關鍵技術是在中空玻璃纖維中裝有環氧樹脂和硬化劑。這種中空玻璃纖維導管可以內置于飛機的各個部位,包括機身、機翼和機尾,當出現任何破裂時,中空導管破裂,導管里的材料就會流入到損壞處,修補任何裂口。此修復材料能恢復80%—90%的原有強度,足以讓飛機達到良好性能。這項創新不僅能幫助制造出更加安全的飛機,還有助于生產更加輕型的飛機,以節省燃料和降低成本,同時還能減少導致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的排放。
——終極目標——
實現像人體一樣的自修復功能
“這些智能材料的修復原理基本類似。”楊繼萍介紹,理想的情況下,材料的“自愈”過程和人體免疫系統的反應過程相似。即當人體某處受到損傷時,免疫系統立刻啟動,血液循環及時將體內的治療藥物送到傷口并對其進行治療。在智能材料的“自愈”過程中,充斥在微膠囊里的修復劑與血液循環的功能相當。一旦有空洞或裂縫出現,修復劑就會流出來,封住破裂處。
目前劃痕自愈材料仍處于試驗室研究階段,預計5年內可以規;a、投入市場銷售。飛機自愈材料的研究人員認為,這項技術會在4年內投入商業使用。而在德國的時尚跑車上,擁有“自愈”功能的新型輪胎已有商用示范。
楊繼萍解釋,目前開發的自修復材料種類很多,如上述光誘導修復、微膠囊型、中空纖維型等,由于修復劑類型不同,會造成修復成本、工藝流程的不同,何時投入商用利用不能一概而論。目前對大部分智能材料應用前景的描繪多停留在實驗室階段。
“仿生是修復材料的最高目標!彼J為,理想的智能材料是能像人一樣聰明,甚至比人還聰明。目前智能材料最需解決的是如何提高其自愈合性能!叭绻軌蛲ㄟ^修復達到原產品80%以上的性能,價格成本在人們可以接受的范圍內,修復材料將存在廣闊前景!
- 濟南大學王鵬/河北工大孟垂舟等《InfoMat》:仿生水凝膠雙模態傳感器助力機器人智能材料/軟硬度識別 2025-06-13
- 芬蘭坦佩雷大學郭洪爽博士 Adv. Mater.: 探索集體行為 - 從智能材料到仿生設計 2025-05-04
- 加州理工學院團隊 Science 封面文章:PAM - 宏觀尺度的“高分子”,助力設計新型智能材料 2025-01-17
- 西南大學甘霖/黃進團隊 AFM: 在動態共軛結構調控的雙色室溫磷光自修復彈性體構建及其光學加密防偽應用取得新進展 2025-06-25
- 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 Macromolecules:自修復抗溶脹寬溫域應用的離子導電水凝膠 2025-06-17
- 廣西大學趙輝課題組 CEJ 綜述:高強度自修復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進展 - 機械強度與修復效率的平衡 2025-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