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紫外型光源如高壓汞燈在使用時具有釋放臭氧,皮膚損害,能量轉化低,使用壽命短等諸多缺點,故紫外光聚合技術在實際應用時面臨諸多的限制。而可見光以及近紅外光聚合技術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這些問題,成為了光聚合行業的發展方向;尤其是近紅外光聚合技術,因近紅外光具有生物安全、高穿透性以及光熱轉換等性質,使得近紅外光聚合成為近些年研究的熱點之一,已被報道應用于牙科材料、3D打印等領域。制備有色聚合物尤其是黑色聚合物一直是光聚合技術的難點之一,因為有色填料通常具有較強的吸光能力,阻礙了光引發體系的光吸收;由于絕大部分有色填料在近紅外光區的吸收有限,故近紅外光聚合是制備有色聚合物的強有力手段。

圖1 IRTs/TPGDA (0.002:1,摩爾比) 與 IRTs/Iod/TPGDA (0.002:0.01:1,摩爾比)體系在(a)808 nm 激光、(b)630 nm LED以及(c)450 nm LED光源照射下的光聚合動力學曲線;IRTs/PETMP/DVE-2 (0.004:0.5:1,摩爾比) 與IRTs/Iod/PETMP/DVE-2 (0.004:0.02:0.5:1,摩爾比) 體系在808 nm激光照射下的(d)雙鍵轉化率與(g)巰基轉化率,630 nm LED照射下的(e)雙鍵轉化率與(h)巰基轉化率, 450 nm LED照射下的(f)雙鍵轉化率與(i)巰基轉化率

圖2(a)IRTs與IRTs/Iod在808 nm近紅外光源照射下生成自由基的ESR信號圖;(b)Iod在365 nm光源照射下生成自由基的ESR信號圖;(c)IRT正離子與Iod電子轉移的機制;(d)IRT正離子與四苯基硼酸根電子轉移的機制;(e)LC-MS所檢測到的IRTs/Iod體系的光解產物;(f)IRTs/Iod體系的引發機制。

圖3 不同摩爾比的TBD與IRT的(a)丙酮和(b)甲醇溶液的UV-vis-NIR吸收譜圖(IRT的濃度保持在1 × 10?5 mol L?1);不同摩爾比的(c)TBD/TSA/IRT和(d)TBD/TFA/IRT的(a)丙酮和(b)甲醇溶液的UV-vis-NIR吸收譜圖(IRT的濃度保持在1 × 10?5 mol L?1);(e)IRT酸堿變色的機理

圖4 (a)IRT、TPO以及不同顏色的填料的UV-vis-NIR吸收光譜(IRT與TPO的濃度為 2 × 10?3 g L?1,有色填料的濃度為1 × 10?2 g L?1);(b)由IRT/Iod/PETMP/DVE-2/有色填料(0.001:0.005:0.6:0.4:0.005,質量比)體系通過820 nm LED光源照射所制備的多色聚合物的示意圖;(c)由IRT/Iod/TMPMP/EO15-TMPTA/PEG400DA(0.004:0.02:1:0.8:0.2,質量比)體系通過820 nm LED光源照射所制備的酸堿變色聚合物的變色示意圖
該團隊的研究為近紅外與可見光聚合提供了一種性能優異的光引發體系,有助于光聚合尤其是近紅外光聚合技術的發展。此外,該研究為制備有色聚合物以及酸堿變色聚合物給出了一種可行的方案與實施途徑,豐富了近紅外光聚合技術的應用性,在制備有色聚合物尤其是黑色聚合物,以及刺激響應聚合物上具有實際的應用前景。該研究由湖北固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資金與材料支持。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21/acs.macromol.4c00098
- 中科院化學所陳傳峰、李猛團隊 Angew:基于刺激響應聚合物制備的手性共組裝體用于放大全色圓偏振發光 2024-10-16
- 中國科大陳昶樂教授課題組《Adv. Sci.》:光、熱、力三重刺激響應聚烯烴 2024-01-11
- 南郵黃維院士團隊陶冶教授和陳潤鋒教授課題組 JACS:單組份刺激響應聚合物長余輝 2023-03-12
- 北京師范大學鄒應全教授團隊 CEJ:基于近紅外光聚合的立體光刻3D打印技術 2025-02-24
-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團隊/武大王富安課題組 JACS:設計一種AIE螺環近紅外發射探針用于DNAzyme敏化增強的乳腺癌光熱治療 2024-12-14
- 桂工甄士杰/李美靜博士、廣醫張天富副教授、華工趙祖金教授、港中深唐本忠院士 AM:近紅外二區脂質體多模態光診療新成果 2024-11-29
- 普渡大學竇樂添教授團隊 Angew: 力學性能可調控的拓撲聚合物晶體 202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