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聚合物涂層維護過程中,定期檢測機械損傷不僅對確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至關重要,同時有助于預防底層基材發生災難性故障。然而,由于納米/微米尺度的損傷難以用肉眼或常規工具檢測,維護工作極具挑戰性。
解決該問題的一種方法是利用機械誘導的顏色指示變化來提高微裂紋的可見性。具體來說,通過將機械響應分子共價或非共價改性地摻入聚合物涂層中,使其在宏觀變形時顏色產生變化,從而實現自主損傷檢測。另一種方法是將指示劑封裝在微膠囊內,提供同涂層基質的物理隔離和在特定刺激下釋放指示劑的能力。近年來,聚集誘導發光材料(AIEgens)作為一種前景廣闊的指示劑,因其在涂層裂紋檢測中的靈活性和便利性而備受關注。具體來說,含有AIEgens分子的微膠囊在微裂紋破裂時會被釋放和激活,導致局部區域顏色出現明顯變化,從而指示損傷位置。然而,加入基于AIEgens分子的微膠囊不僅會損害涂層的機械性能和保護性能,增加制備成本,同時要求更為復雜的制備程序。
中山大學顧林課題組提出了一種簡單有效的策略,在無需外加AIEgens分子的情況下,使用商業化聚酰胺固化劑的簇發光性質實現對環氧涂層的自主損傷檢測。商業化聚酰胺固化劑表現出簇聚誘導發射特征。通過使用聚酰胺固化劑固化環氧涂層,可以實現涂層的本征發光。這種基于熒光的環氧涂層將觀察到的裂紋周圍熒光強度與損傷深度相關聯,可以實現損傷深度的檢測和評估。此外,當腐蝕性介質穿透損傷區域并到達鋼基材時,鐵離子對聚酰胺的熒光猝滅效應還能為環氧涂層提供腐蝕預警功能。相關研究成果以“Autonomous Damage Detection of Epoxy Coatings Enabled by Clusteroluminescence of Commercial Polyamide 650 Curing Agent without External AIEgens”為題發表于《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研究亮點】
1)對聚酰胺固化劑的簇發光性質進行了系統研究。
2)通過使用聚酰胺固化劑固化環氧涂層,實現了環氧涂層的本征發光。
3)在無需外加AIEgens分子的情況下,該熒光環氧涂層即可應用于損傷深度的檢測和評估。
4)通過Fe3+對聚酰胺固化劑的熒光猝滅效應可以為環氧涂層提供腐蝕預警功能。
圖1.(a)365 nm紫外光下聚酰胺650/乙醇溶液的照片(從左到右分別是乙醇溶劑,0.01、0.1、0.25、0.5、1、2 wt% 聚酰胺650/乙醇溶液),φ為絕對量子產率。(b)不同濃度的聚酰胺650/乙醇溶液的熒光光譜(λex = 380 nm)。(c)不同濃度聚酰胺650/乙醇溶液的光致發光(PL)強度變化趨勢。(d)2 wt% 聚酰胺650/乙醇溶液在不同激發波長下的熒光光譜。(e)2 wt% 聚酰胺650/乙醇溶液的熒光衰減曲線。
圖2.(a)0.1 wt% 聚酰胺650/混合溶劑在365 nm紫外光下的照片(從左到右是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劑)。(b)0.1 wt% 聚酰胺650在乙醇和水混合溶劑中的熒光光譜。(c)1 wt% 聚酰胺650/乙醇溶液在不同pH值下的熒光光譜。(d)聚酰胺650在不同溶劑中的熒光光譜。(e)聚酰胺650在不同溫度下的熒光光譜。
圖3.(a)聚酰胺650中可能的分子內和分子間相互作用。(b)聚酰胺650不同聚集態對應的能級圖。
圖4.(a)日光(左)和365 nm紫外光(右)下環氧樹脂涂層的照片,數字為絕對量子產率。(b)不同紫外激發波長下環氧涂層的熒光光譜。(c)不同激發波長下環氧涂層最強熒光發射波長的變化趨勢。(d)環氧樹脂涂層的熒光衰減曲線。
圖5. 鐵離子對聚酰胺650的熒光淬滅效應。(a)1 wt% 聚酰胺650/乙醇溶液與不同金屬離子(1×10?2 mol/L)的熒光光譜。(b)1 wt% 聚酰胺650/乙醇溶液與不同金屬離子(1×10?2 mol/L)的光致發光強度和最強熒光變化(F/F0)。(c)1 wt% 聚酰胺650/乙醇溶液與不同濃度Fe3+的熒光光譜。(d)1 wt% PA650/含有不同濃度Fe3+的乙醇溶液在440 nm處的光致發光強度變化趨勢。
圖6. 環氧涂層的損傷深度檢測及腐蝕預警。(a)紫外光下環氧涂層損傷深度的照片。(b)環氧涂層的損傷深度和平均熒光強度。(c)浸入3.5 wt% NaCl溶液中的環氧涂層在日光和365 nm紫外光下劃痕的照片。
原文鏈接:
Mindi Xiao, Yumin Zhang, Xinzhe Xiao, Lin Gu, Autonomous damage detection of epoxy coatings enabled by clusteroluminescence of commercial polyamide 650 curing agent without external AIEgen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4.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4.155670
- 四川大學朱劍波教授團隊 Angew:開環聚合制備化學可回收的高性能半芳香性聚酰胺 2025-04-11
- 南洋理工大學周琨教授團隊 PNAS:可編程異質層狀點陣結構實現雙重機械保護 2024-10-17
- 北化賈曉龍教授、楊小平教授團隊與南昆士蘭大學王浩教授團隊:在碳纖維/環氧樹脂復合材料新型高氫鍵密度界面相的構建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4-05-10
- 貴州大學謝海波/猶陽團隊 Macromolecules:基于木質素基咪唑固化劑的高性能環氧膠黏劑 2024-12-11
- 貴州大學謝海波教授團隊 ACS Macro Lett.:在生物基單組分環氧樹脂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23-08-01
- 中物院化材所趙秀麗研究員團隊CEJ:在膠粘劑界面增強與耐老化性能提升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2022-03-17
- 福建師范大學林正歡教授團隊 AFM:多彩TADF型簇發光聚馬來酰亞胺 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