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科技大學生物質與功能材料研究所韓慶鑫副教授等人將天然皮革用作多尺度微孔反應器,通過“一鍋煮”的化學反應策略與制革工藝相結合,報道了一種多功能汽車內飾皮革ACG Leather的構筑方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材料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
圖1. 基于天然生皮“微反應器”的ACG Leather的制備原理示意圖
近年來,功能性皮革因其抗菌、導電、阻燃、自清潔和電磁屏蔽等特性,逐漸成為材料科學與應用研究的增長熱點。多功能性的實現通常依賴先進材料與鞣后加工技術,但傳統工藝面臨表面耐久性下降和穩定性減弱等挑戰,限制了其工業化應用,亟待升級與創新。
作者結合梯度進料及傳統制革工藝,提出了以天然動物皮多尺度孔隙為“微反應器”的“一鍋煮”反應策略,通過天然生皮中膠原纖維與環氧化凹凸棒(ATP-KH560)、殼聚糖(CS)和丙三醇三縮水甘油醚(GTE)的交叉偶聯反應,成功開發出了一種多功能集成型天然皮革材料——ACG Leather。該材料在保留天然膠原纖維卓越感官性能的同時,兼具優異的殺菌性、機械強度、耐黃變性、阻燃性和生態生物降解性。其性能還集成了輻射冷卻、電磁干擾屏蔽、顏色可調控及聲學降噪等功能,該材料在電動汽車內飾領域表現出潛在應用價值,既可滿足智能汽車在美學與功能上的需求,也為乘客提供舒適、安全與智能化的體驗,展現了先進材料在汽車設計中的應用前景。
圖6. ACG Leather的感官、物理機械等性能及在電動汽車內飾中的潛在應用
原文鏈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4/ta/d4ta0656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