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PTA生產過程優化控制技術取得系列成果
2009-11-24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由于長期和企業技術、工程人員“泡”在一起,對方案進行再計算、修改、再調整,錢鋒總結出了研究工作的“一線工作法”。其核心就是強調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講求勤奮、求實,實實在在“沉”在現場。錢鋒說:“搞控制,首先要了解生產工藝特性,而這些是坐在實驗室里無法學到的。”
在PTA項目研究的攻堅階段,錢鋒按照工業裝置工程應用技術開發和實際生產過程的特點,把團隊分成幾個工程小組,分別開展對二甲苯氧化反應過程智能化工藝機理模型、PTA生產過程系列產品質量指標軟測量模型、生產過程智能優化操作系統、對二甲苯氧化反應過程智能控制系統、溶劑脫水塔智能多變量預測控制系統、漿料濃度智能預測控制系統、PTA產品結晶過程智能控制系統等幾個子項的研發工作。
2007年,錢鋒負責的“大型精對苯二甲酸生產過程智能建模、控制與優化技術”第二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需求是創新的動力
2007年6月,錢鋒等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乙烯生產先進控制技術,已被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確定在上海石化、齊魯分公司、茂名分公司、廣州分公司、中原石化、東方石化、天津石化等8家單位的乙烯裝置上推廣應用。
2008年,華中理工大學與揚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申請的國家發明專利“一種對二甲苯液相催化氧化反應動力學模型的建模方法”獲上海市發明創造專利獎一等獎。這是錢鋒作為專利第一發明人,第二次獲得上海市發明創造專利獎發明專利一等獎。而該獎項的主要評選標準是近3年經濟效益及技術含金量。
談到這個研究團隊取得的一系列創新成果時,錢鋒說,企業需求是創新的動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真真)
相關新聞
- 華東理工大學馬驤教授團隊 Adv. Mater.:基于生物基大環的高性能有機超長室溫磷光材料 2025-02-13
- 華東理工大學田禾院士、馬驤教授團隊 Angew:單環發光體的近紅外室溫磷光 2024-10-27
- 華東理工大學馬驤團隊 Angew:實現具有超寬范圍壽命可調高效深藍色有機室溫磷光 2024-03-31
- 華南理工殷盼超教授團隊 Adv. Funct. Mater.:簡單共混造就超強水基粘合劑 2022-05-05
- 東北大學楊景帥課題組 J. Power Sources:在燃料電池用低成本、高性能的高溫質子交換膜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2-02-25
- 光塑性聚合物變形金剛 2019-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