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明確戰略導向,籌劃未來發展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基礎研究。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研究取得了顯著成就,正處于從量的積累到質的提高的重要躍升期。但是,我國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和高層次創新人才匱乏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隨著《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各項政策措施正在逐步落實,多渠道、多元化資助基礎研究的格局正在形成。準確把握基礎研究發展趨勢,認真審視多元化資助格局,科學基金工作必須把更加側重基礎、更加側重前沿、更加側重人才,作為今后一段時期推動科學基金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導向。
更加側重基礎,就是要不斷夯實基礎研究健康發展的學科基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學科建設是支撐基礎研究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載體。當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學科間交叉、融合、滲透日益深入,研究對象復雜性不斷增強。如果各學科不能均衡發展,就會形成“木桶效應”,個別弱勢或落后的學科就可能制約科技整體發展,影響對復雜對象的深入研究,影響對科學規律整體認識的深化。在科學基金工作更加側重基礎,要把推動學科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科學基金發展的戰略基點,重視基礎學科或傳統學科,加強薄弱學科或瀕危學科,關注基本的數據積累和數據庫建設工作。著力構建具有我國特色的學科體系,為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其他重要科技計劃的長遠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學科基礎,促進基礎研究整體水平不斷提升。
更加側重前沿,就是要前瞻部署和支持能夠引領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科學前沿研究。基礎研究是科技進步的先導,具有孕育新興技術和產業的重要作用。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美國和歐盟等國家和地區都通過科學前沿部署,搶占戰略制高點,形成后危機時代的競爭新優勢。在科學基金工作中更加側重前沿,要把培育原始創新作為科學基金發展的戰略重點,在全面布局的基礎上推進學科交叉融合,著力發展新興學科和學科生長點,積極扶持影響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科技制高點,高度關注孕育新思想、新概念的變革性研究。前沿很容易成為熱點,但熱點不等于前沿。既要努力在熱點中尋找關鍵的科學前沿問題,又要審慎地在冷門中發現新的突破口,超前支持具有推動作用的學科前沿,帶動中國基礎研究的原始創新,提升國家科技競爭力。
更加側重人才,就是要著力打造培養創新人才和團隊的資助鏈。國勢強弱,系乎人才。創新人才成長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不同層次人才結構有如金字塔形,沒有塔基就沒有塔尖,沒有很好的基礎就不可能產生領軍人才,因此要特別重視形成貫穿科研職業生涯的人才資助鏈。在科學基金工作中更加側重人才,要把培育創新人才作為科學基金發展的根本著力點,切實尊重創新人才成長和基礎研究隊伍建設規律,堅持培養后備人才和激勵科研一線人才相結合,穩定國內人才和吸引海外人才相結合,促進學術領軍人才成長和培育創新團隊相結合,進一步完善由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金、青年科學基金、地區科學基金、外國青年學者研究基金、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海外學者研究基金、創新研究群體構成的科學基金人才鏈。要探索完善有利于創新人才成長和創新群體培養的評價體系和績效管理體系,科學制定適應科研人員各個成長階段相應的支持模式,研究提出扶植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人才成長的有效措施,積極推進充分利用海外科技人才資源的探索實踐,重視扶持女性科學家成長,促進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科技隊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
三個更加側重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是科學基金工作今后一段時期發展的重要戰略導向。更加側重基礎是基本前提,更加側重前沿是戰略方向,更加側重人才是根本依靠。全面準確把握三個更加側重的內涵及其辯證關系,才能使各項政策相互協調,工作部署相互統籌,從而切實發揮戰略導向作用,不斷增強科學基金的戰略管理能力。
- 不斷開創科學基金事業發展新局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六屆四次全委會在京舉行 2011-03-24
- 陳宜瑜:以“雙力驅動”引領基礎研究發展 2012-06-14
- 專訪陳宜瑜:如何管好用好科學基金 2012-03-19
- 訪陳宜瑜:以“工具”突破引領原始創新 201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