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后金融危機時代來臨, 高校科技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
2009年,高校科技工作在制訂戰略規劃,加強政策研究;完善創新體系,增強創新能力;優化外部環境,組織承擔任務;設立自主經費,實現機制創新;懲防措施并舉,加強學風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高校的綜合實力和科技競爭力進一步加強。高校科技工作者嚴謹治學,自主創新,取得了一批標志性研究成果。這些為“十二五”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同時,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我國高校科技工作面臨的形勢和挑戰也是嚴峻的,必須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科技的作用和內涵將更加豐富,科技創新更加注重原創性、實用性和與產業的關聯性。后金融危機時代來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即將出現,重大創新可能出現,后發國家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急需共性技術、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突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培養和創新團隊建設結合更為緊密,創新人才培養成為推進科技工作的關鍵。國內科技力量進一步優化組合,創新效率將得到提高。
——世界科技正在向“大科學”時代邁進。當代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突飛猛進。多學科交叉、集成是當今科技創新的主要手段;科學研究的條件和裝備正在向大型化、綜合化和極端化發展;國家重大需求已成為科研的主導性方向和目標;國際科技合作計劃是當今世界科技的主要組織與管理模式。與此同時,科學技術也在迅速全球化,使資本、信息、技術、人才等科研要素在全球范圍廣泛流動和自主配置。世界科技正面臨著重大變革。
——從國際科技和教育發展的趨勢來看,各國都在積極搶占人才和科技競爭的制高點,這對我國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歷史經驗證明,知識和科技是克服經濟困難的根本性力量。科學技術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支撐,自主創新是國家富強和民族昌盛的不竭動力。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發展靠創新,創新靠人才,人才靠教育。
——后金融危機時代,科學技術有望實現重大突破。當前,無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烈需求,還是科學技術內部所積蓄的能量,都正在催生著一場新的科技革命。一方面,大量耗費不可再生自然資源和破壞生態環境,少數國家攫取世界資源實現自身發展,這樣一種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和發展模式,已經無法實現人類走向現代化的宏偉歷史進程,人類生存發展的新需求強烈呼喚新科技革命。另一方面,從世界科技發展的態勢看,奠定當代科學技術基礎的重大科學發現基本發生在20世紀上半葉,“科學的沉寂”已達60余年,科學技術知識體系沉淀積累日益厚重,新科技革命的先兆已初露端倪。世界正處在科技創新實現重大突破和科技革命的前夜。如何抓住發展機遇,充分發揮后發優勢,推動科研生產方式深層變革,是擺在各國政府和學者面前的現實課題。如果能通過科研組織運行方式的變革釋放創新潛力,有組織、有目的地開展創新活動,將有可能使我們在即將到來的新科技革命中搶占先機。
- 教育部2019年度高校科技獎推薦/提名工作啟動 2019-03-11
- 復旦大學盧紅斌教授及其團隊領銜的“石墨烯散熱膜的制備及應用”項目榮獲第二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最佳路演獎 2018-05-30
-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如何防范風險 2017-12-14
- 高超教授被授予“浙江大學‘十二五’優秀科技領軍人才”稱號 2016-05-09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榮獲“全國化纖行業‘十二五’創新平臺建設獎” 2016-03-22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舉辦“國家‘十二五’新材料發展規劃”專題報告 201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