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無法永葆青春,但須永保清白
2010-06-11 來源:科學時報
“雖然大家都說只重視論文數量和獎勵是不對的,但是在介紹優秀的科技人員時,卻每每還是以他們在國際頂級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數量以及獲得的獎勵來衡量,好像無此就不能證明其優秀。這說明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評價人才的觀念和標準沒有徹底地發生改變。”李立浧說,這是論文造假事件頻發的主要原因。
中國科學院院士潘際鑾提出,論文造假和想做官是我國學術道德兩大問題。就此,李立浧指出,除了將多元化的評價標準真正付諸實踐外,我國科技界還應逐步完善科研人員雙向發展的“綠色通道”,讓優秀的科研人員無論是選擇行政方向還是技術方向,都有系統的晉升機制。作為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李立浧表示該公司就正在建立和完善這樣的機制,讓在技術上學有專攻的人才,能夠享受到與同等級別的行政人員相同的待遇,為他們的樂崗敬業創造條件。
凈化科研環境 院士要做典范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接受采訪時說:“選院士,我不發愁沒有學術水平合格的人選,我更加關注的是這些人選在道德、學風上是否合格。我國現在不乏很多有才能的科學家,但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這些科學家的才能發揮方向不一定對。一些人的主要精力可能放在了通過公關、人情甚至虛報,通過一些‘捷徑’來謀求立項、獲獎上。這樣做毀了一批人。”
鐘南山認為,在凈化科研環境方面,院士要做典范,這點非常關鍵。他認為,過去,院士這個頭銜的定位主要是一個榮譽和名譽,是對其幾十年奮斗后的成績進行肯定。現在還要求院士當選后,能在其學科領域起到引領和協調作用,帶領其所在學科走正確的道路,取得更快發展。
“實際上現在很多院士,尤其是一些比較年輕的院士,當選后對學科發展真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鐘南山強調,院士能否起到正確的引領和協調作用,除了學術水平,道德水平更值得重視。
鐘南山表示,其實一直以來的院士評選對道德學風都是很重視的。“如果在道德上有問題,絕對可以一票否決”。比如,有的候選人在開始的評選中排名靠前,但有一位院士反映其在學術道德上存在問題,很快就會引起其他院士的重視;還有候選人因為對過去帶自己的老師非常不尊重,最終也被淘汰。
鐘南山認為,在院士道德建設方面,建立一定的制度進行嚴格評估非常必要。他說,曾經有一段時間,院士被提到不恰當的高度,“直到現在還沒有完全回歸,只是稍微好了一點”。他指出,現在“一個單位出一個院士,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單位的政績,甚至影響到各個方面”,導致“評院士的動力這么大”。另外,還有些人想通過院士的廣告效應來謀取利益。他無奈地表示,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多次被人拿來當“招牌”,經常要做相關交涉工作。
中國工程院院士秦伯益告訴記者,院士道德建設不是今年才開始,而是一直都在強調。他認為,在道德建設方面,對院士的要求應與其他科研人員一樣,“并無特殊”。
作為一位主動申請退休的院士,秦伯益曾經撰文指出,院士不是花瓶。他希望社會上不要“炒”院士,把院士“炒糊了”,不是國家的幸事。而院士也不要“遷就被炒”。他說:“‘院士’稱號凝聚著無數同事的辛勤勞動,凝聚著民族的希望。我們不可能永葆青春,但我們必須永保清白。”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哈佛大學鎖志剛院士團隊 Nat. Sustain.: 極抗裂紋擴展的天然橡膠網絡的力學設計 2025-05-09
- 哈工大冷勁松院士團隊 ACS Nano 綜述:智能聚合物微球的制備、微觀結構、激勵響應特性及其應用 2025-05-09
- 西南林大杜官本院士、楊龍研究員團隊 Nano lett.:面向水下電子皮膚的溫控響應纖維素基 Janus 智能水凝膠 2025-05-09
- 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 2019-06-13
- 上海高校成立專門組織調查學術不端 2014-08-15
- 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座談會在武漢大學召開 201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