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解析科技體制困局:科研生產“兩張皮”現象嚴重
2010-06-12 來源:瞭望
體制之弊
接受采訪的一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則指出,當前在科研過程中,一些不適應科學發展的問題亟須解決。其中包括評審制度不嚴格。現在的科技項目立項,很多是各級管理人員有實質性的決定權,專家評審機制越來越流于形式。評審太過頻繁,以至于評審質量下降,甚至科技界也出現了“評審專業戶”的現象;科技評價缺乏真正的學術評價,現行的獎勵制度已成為一些官員追求政績和一些科技人員獲取名利的渠道。因此,評審專家如何遴選是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決不能把評審會變成“互評”關系網。
此外,還存在過度行政干預的問題。比如對某些科研專項、課題,搞“時間節點”,把它弄成了一個“生產線”,這樣的指揮系統妨礙了正常的科研工作,是行政指揮過度。尤其是在產生創新的、原創性成果方面,這樣的組織方式會制約創新。
再有就是科研第一線的科學家缺少發言權、自主權。選擇技術路線、判斷研究方向等科學問題,應由在第一線的科學家自主,他們是科學研究和技術創造的主體,應該給他們提供系統表達意見的機會。否則,國家投入了大量經費,到頭來只是收獲了大量論文,沒有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實際成果,更不能為國家重大問題提供解決方法。
這位受訪院士的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據參與《中國科技體制與政策》重大咨詢項目組的有關人士透露,《關于我國科技體制與政策問題的幾點思考與建議》通過對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問卷調查以及對幾次院士、專家座談會意見的整理分析,也得出類似的結論。
胡錦濤總書記在院士大會的講話明確指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贏得發展先機和主動權,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溫家寶總理在2009年首都科技界大會上的講話中也強調,“我們全部科技政策的著眼點,就是要讓創新火花競相迸發、創新思想不斷涌流、創新成果有效轉化。為此,要創造良好的環境,讓科技工作者更加自由地討論,更加專心地研究,更加自主地探索。”接受記者采訪的院士、專家表示,以上講話不僅反映了新時期黨和國家對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希望和要求,也指明了新時期科技體制改革的基點和方向。為此,必須掃清自主創新道路上的一切障礙,進一步加大科技體制改革力度,不斷改革和完善各項科技制度,為自主創新營造和諧的政策環境。
一位不愿具名的院士向記者表示,在科技體制中,科技資源配置機制存在很大問題,最主要的就是國家部委多頭管理、“七國八治、九龍治水”,部門分割現象嚴重。這不僅導致科技資源的高度分散和重復浪費,不利于創新能力的提升,有時甚至成為創新的一種阻力。另外,科技立項中,一些重大戰略性項目的決定和巨大資金的分配在未經全面、充分討論、辯論甚至爭論之前可能就由少數人內定了的情況依然存在,并且帶有明顯的部門利益。這使得一些“學術帶頭人”沒有時間致力于科學問題,花氣力搞關系、跑經費成為他們的首要任務,不僅有損科學家的社會形象,也是導致學術浮躁、學術風氣不正的重要原因。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吉大陳學思院士、孫靜教授團隊 JACS:聚類肽輔助因子精準調控熊果酸螺旋納米纖維原位動態組裝實現協同腫瘤增效治療 2025-05-13
- 東華大學朱美芳院士團隊 Macromolecules:溫度-應力耦合作用下纖維鏈取向與晶體結構的多尺度演變 2025-05-13
- 哈佛大學鎖志剛院士團隊 Nat. Sustain.: 極抗裂紋擴展的天然橡膠網絡的力學設計 2025-05-09
- 中國科技體制改革三十年的變與不變 2012-09-27
- 張金昌研究員:關于科技體制改革的幾條具體建議 2012-08-06
- 劉延東: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關鍵是要抓好落實 201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