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解析科技體制困局:科研生產“兩張皮”現象嚴重
2010-06-12 來源:瞭望
破解困局
追溯近30年的科技發展史不難看出,從科技體制改革至今,科技界始終肩負著為國家經濟建設作貢獻的重任。如果說,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更多地受益于經濟體制改革,未來的30年必將更多地依賴于中國科技的發展,而科技發展必然要依賴于科技體制為之提供的支撐體系,破解影響科技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正是提供這種有效、持久支撐能力的保證。
如何破解科技體制困局?接受采訪的多位院士、專家給出如下建議:
首先要全面認識科技對中國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作用,用更理性的思考對現行的科技體制整體框架進行總結和分析,認識科技創新的規律,建立一種更符合科技發展規律的、能對國家持續發展帶來長久利益的科技體制框架。
其次要明確科技體制中政府作用的問題。在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政府應該發揮怎樣的主導作用?這是不應回避的突出問題。
接受采訪的多位院士、專家表示,現行體制中太多地體現了對短期利益的追逐而缺乏長遠的戰略思考,建構了不太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的線性推進模式。他們認為,政府應真正地轉變工作職能,做“更公正、更公平的良好制度環境”的創造者和維護者。過度的行政干預,一方面會束縛科研人員的手腳,影響創新思維的產生,也會給科技創新質量帶來消極影響。另一方面,會使科研人員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爭取科技資源(項目、經費等)的非科研活動中,還會助長不良的學術風氣乃至學術腐敗。要真正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基礎性作用,要讓市場這只無形的手替代政府有形的手。
再有,在科技管理上,要讓決策過程更加公開、透明,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項目決策中,特別是重大項目的決策;要優化國家層面的科技計劃體系,減少多頭管理、重復管理,降低行政成本和減輕科研人員負擔。要真正建立健全國家科技決策機制和宏觀協調機制,促進全社會科技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
科技評價體系更要不斷改進和完善。在同行評議的同時,應引入第三方評議,確保評議結果的公正、透明。要不斷探索“用科學合理的方法評價人才”的評價機制,以促進人才成長。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陳學思院士/田華雨教授/方華攀副教授 AHM:生物材料在腦部疾病中的機遇與挑戰 2025-06-08
- 港中深/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團隊 JACS: 通過受體樹枝化實現高效的有機室溫磷光 2025-05-20
- 西南林大杜官本院士、楊龍研究員團隊 CEJ:兼具高強度、優異阻燃性和尺寸穩定的多功能竹基復合材料 2025-05-20
- 中國科技體制改革三十年的變與不變 2012-09-27
- 張金昌研究員:關于科技體制改革的幾條具體建議 2012-08-06
- 劉延東: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關鍵是要抓好落實 201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