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世界課堂”:探索培養最好的本科生
2010-07-06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來自美國南加州大學的12名學生與他們的12位北大“同窗”分為6個創新項目小組,先后展示了校園節水計劃、節能省電、校內交通改善、校園垃圾回收處理、綠色校園環保意識和未來環保教室方面的創新方法和措施。他們基于校園現實需求,發現問題,經過調研、分析、創新設計,給出了問題的解決方案,令現場的嘉賓耳目一新。
這是在北京大學近日舉行的本科教育國際化創新成果展示會上,24名中美學生越洋學習了18個星期之后展示了他們的實驗課程“全球創新產品的設計原理與團隊實踐”成果。
親臨現場的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對這群“有靈活創新思維的年輕人”解決大多數人視而不見的小問題的能力表示了贊許,并表示他們精彩的創意,給校長治理學校“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其實,這是北京大學本科教育創新戰略“世界課堂”及北大—南加大“國際講臺”(i-Podium)課程學生創新項目展示的一項教育實踐成果。這項成果源自北京大學與美國南加州大學于2009年達成的一個教學合作項目——“國際講臺”計劃,該計劃也是北大“世界課堂”的第一個“國際講臺”,并設計了第一門實驗課程“全球創新產品的設計原理與團隊實踐”。
將世界大學連起來
“在不遠的將來,學生在北大‘世界課堂’教學大樓里,上午8點鐘的課與德國一流大學的最好學生一起上,10點是美國的,下午2點是臺灣的,4點鐘又與日本一流大學學生修共同的課程……這將是怎樣一幅景象。”
北大創新研究院院長、北大“世界課堂”與“國際講臺”計劃的發起者盧志揚教授這樣向記者描述“世界課堂”的學習情景。
2009年,北京大學與美國南加州大學達成“國際講臺”計劃,該計劃利用現代互聯網多媒體技術和雙方校園里已有的遠程教育設備,實現了中美兩國學生跨越東西方文化、時間(15小時時差)、地域(北京與洛杉磯)、距離(6600英里)的傳統限制,不必跨出自己的校園和國門就能接受全球跨文化教育的理想。該計劃將北大與南加大聯系起來,在北大和南加大同時在同一個課堂開設同一門課程,來自美國的12名學生在美國時間下午4點半與來自中國的12名學生在中國時間上午8點半同時來到實驗課程上共同學習。
作為這項實驗課程的主講老師,盧志揚介紹說,將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課堂集成到一間教室,“異地而同窗,教學以相長,與傳統的遠程教育不同,它聯系的不止是教室和學生,而是聯系的教室與教室”。課程達到了中美兩國學生跨越東西方文化、跨時空地接受深度跨文化教育的效果。同時,他認為,該計劃代表了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學習者為主體,跨文化互動學習,零距離地進行深度、平衡的跨文化交流。這將有助于改進本科教育方法,最大程度地利用已有資源,培養出一流的本科生。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西交大魏釗/北大楊根 Small 綜述: 力學性能可調動態水凝膠用于3D類器官培養 2025-06-27
- 中北大學王智教授團隊 Polym. Chem.:含二腙基動態鍵的生物基可降解聚苯并噁嗪的制備及性能 2025-06-19
- 中北大學王智/尹麗仙、西安交大田小永 Compos. Part B:3D打印超材料新成果-仿生超材料結構設計、制備及機理研究 2025-06-06
- 北大建“世界課堂” 培養一流本科生 201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