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應把“炮轟”變為大學決策的力量
2010-08-11 來源:科技日報
近日有消息稱,我國的大學增設了140個與低碳相關的本科專業,很多教育工作者對此頗有不同看法。同時,高校不重視基礎學科建設的說法,也時常見諸媒體。然而我發現,這些看法對中國大學的辦學現狀并無改觀。換句話說,大學根本就不理睬這所謂的“炮轟”。
從10多年前開始,國內高校普遍重視發展經管、法學、醫學等學科,卻對基礎學科重視不夠,投入和人員編制大幅縮減。在獲得更多政府投資以及大力發展校辦產業之后,大學也逐漸從“清水衙門”變得“財大氣粗”。不少基礎學科的專家、教授在努力為基礎學科的生存地位和發展奔走。但是,教授們的奔走,效果并不明顯。這就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大學的學科發展,究竟是誰說了算?
按說,在現代大學里這不應該是一個問題。學科發展不論從哪個角度看,教育事務和學術事務應由教授管理與決策。以世界著名學府——普林斯頓為例,這所學校就沒有“時髦”的醫學院、商學院和法學院。之所以沒有這些學科,不是學校領導不想辦,而是由于該校教授們認為,辦這些學科將分散學校的精力,學校要堅持傳統與特色,集中力量辦好已有的學科。對于教授們的決定,學校行政領導只有執行的份。
這就是一所大學之所以成就一流的關鍵:行政權與教育權、學術權分離,教育權和學術權不受行政權干預,行政必須為教育權和學術權服務。在這樣的大學里,學校行政領導沒有決定發展哪些學科的權力——決策權屬于教授會或學術委員會;也沒有隨意支配學校辦學經費的權力——行政所開銷的每一筆經費都由大學理事會(或董事會)進行預算審批,并由校外獨立的機構進行審計。
與國外大學的上述辦學模式不同,我國大學的辦學,無論是行政事務還是教育事務、學術事務,都是行政領導說了算。其結果是,近年來我國高校“千校一面”,紛紛在同一時段增設某些學科,而同時也冷落某些學科。
于我國大學而言,解決上述問題,“炮轟”無濟于事,而應該把“炮轟”變為決策的力量——從公立大學的社會治理來說,應建立由人大代表、政府官員、學校領導、教授代表、學生代表、校友代表、社會賢達人士組成的大學理事會,負責學校重大戰略決策、校長遴選與預算審批;從大學的內部管理來說,應實行行政權與教育權、學術權分離,推行學術自治、教授治校。在這種治理機制下,大學的問題才不至于在一輪又一輪的炮轟中屹立不倒。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四川大學王延青 AFM:氧化石墨烯納米片協同雙工程設計硬碳 - 邊緣鈍化與催化SEI設計以實現超高初始庫侖效率鈉離子電池 2025-07-10
- 香港城市大學王彬課題組 CEJ:植物啟發梯度孔氣凝膠 - 實現界面蒸發中的快速水傳輸與低蒸發焓 2025-07-10
- 中國科大龔興龍課題組、伍倫貢大學李衛華課題組 Adv. Mater.:剪切變硬膠基異質自組裝策略實現極端環境下力-熱耦合多場防護 2025-07-09
- 東華大學武培怡/雷周玥團隊《Nat. Commun.》:離子凝膠實現仿生學習、記憶和自主決策功能 2025-05-19
- 廈大廖新勤 AFM:傳感器內微分和決策的可編程電子觸覺皮膚 2024-09-15
- 密蘇里大學林見課題組《Prog. Mater. Sci.》:人工智能與實驗自動化的融合 - 自主實驗 2022-12-04
- 熊丙奇:假如上海紐約大學被放在二本招生 201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