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攻關突破行業關鍵技術
從實驗室到企業生產一線,如果技術轉移通道不暢,無疑會讓科技成果的含金量大打折扣。經過多年的探索,華東理工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將工程研究提前,通過組建項目產學研合作攻關團隊,把企業、高校、設計院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使高校教授、設計院設計師與企業工程師緊密配合、協同攻關,實現過程研究和工程研究的統一,共同開發行業共性成套技術,縮短了開發周期,節約了開發成本,提高了產業化成功率。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氣化技術、鹽湖化工核心產業鏈技術、乙烯生產過程先進控制技術等一批關鍵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便得益于此。
“我們現在都是從企業生產實踐中凝練出基礎科學研究課題,開展科學研究,形成工業化關鍵技術后,再到企業生產一線進行推廣與應用。”華東理工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負責人表示,很多實驗要借助企業的資源。例如,自上世紀70年代至本世紀初,我國的煤氣化技術完全依賴進口。我國氣流床煤氣化技術的開拓者于遵宏教授帶領他的團隊與企業、設計院合作,形成產學研結合的攻關團隊,成功開發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氣化技術,打破了國際壟斷。華東理工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大力助推的江蘇索普項目在與國外企業同臺競標中勝出,成功打開推廣之門,并于2009年順利投產。該項目的煤氣化、甲醇合成等7項技術系由華東理工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打包一攬子推薦,在示范裝置成功投運后的短短3年內,以其超越引進技術及適宜大型化的顯著優勢,應用到國內15家企業共40臺氣化爐,約占國內大型煤氣化技術市場份額的35%左右。相比引進技術,該技術為企業節省專利費2億元,創造經濟效益近20億元,由此拉動的產業投資約400億元,可實現年產值約250億元。
積極籌劃拓展國際技術轉移
在與國外高校、科研機構和跨國公司進行科研合作的基礎上,華東理工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以申請國際專利為抓手,與多家涉外專利代理機構緊密合作,并與國際知名發明投資公司簽訂關于發明促進與專利轉化的合作協議,進一步拓展國際技術轉移合作空間。同時,華東理工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還與日本東京農工大學簽訂合作協議,聯合進行技術轉移碩士學位人才的培養等。
2008年以來,一批來自發達國家的大公司先后前來聯系、洽談煤氣化技術專利實施許可等事宜,華東理工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積極整合相關資源并全力配合,最終促成華東理工大學與美國Valero能源公司簽訂石油焦氣化技術實施許可合同,技術許可費超過億元。據了解,這是我國高校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海外技術許可費用的項目,也是我國大型化工成套技術第一次向發達國家實施技術轉移,這將進一步鞏固華東理工大學在國內煤氣化技術研究開發領域的領先地位以及在技術轉移領域具有引領、帶動作用和影響力的一流品牌形象。
此外,華東理工大學通過廣泛加強國際合作,形成我國能源化工的對外窗口。目前該校與國外60余所高校、科研機構以及杜邦公司、3M公司、孟山都公司、陶氏化學公司、拜爾公司、赫斯特公司、聯合利華公司等跨國公司建立了長期的科研合作關系。華東理工大學與美國Valero能源公司就水煤漿氣化技術在美國實施許可進行合作,成為陶氏化學公司國內首家全球研發合作伙伴,與落戶上海化學工業區的美國亨斯邁、德國拜耳等多家跨國公司進行技術合作,多次率(參)團出訪日本、美國和歐洲有關國家探討技術轉移和國際技術合作事宜,多次舉辦國際技術轉移相關論壇或交流活動。
“石油化工、生物醫藥等學科有關技術的研究,需要從科學研究、小試、中試到產業化,最后到商品化。中試在整個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卻最不容易引起有關方面和企業的重視。”華東理工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適當引入市場手段,圍繞該校急需或有發展潛力的技術建立中試基地,加速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力爭通過組織有重大影響的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的技術轉移,支撐形成較大的產業經濟規模。
- 華東理工大學馬驤教授團隊 Adv. Mater.:基于生物基大環的高性能有機超長室溫磷光材料 2025-02-13
- 華東理工大學田禾院士、馬驤教授團隊 Angew:單環發光體的近紅外室溫磷光 2024-10-27
- 華東理工大學馬驤團隊 Angew:實現具有超寬范圍壽命可調高效深藍色有機室溫磷光 2024-03-31
- 中科院沈陽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成立營口中心 2011-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