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國高等教育十大事件盤點
2010-12-07 來源:科學時報
抄襲風波再起:孰是孰非,“反腐”機制何在?
事件回放:
2010年3月10日出版的國家級核心期刊《文藝研究》刊發了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彬彬的長篇論文《汪暉〈反抗絕望——魯迅及其文學世界〉的學風問題》。文章中,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讀書》雜志前主編汪暉寫于20多年前的博士論文被指存在多處抄襲。王彬彬稱,他通過比對發現,汪暉的抄襲對象至少包括李澤厚的《中國現代思想史論》等5部中外專著,抄襲手法則包括“攪拌式”、“組裝式”、“掩耳盜鈴式”、“老老實實式”等。
2010年7月7日,63位國內外學者在媒體上發表《就汪暉涉嫌剽竊問題給中國社科院和清華大學的公開信》,呼吁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清華大學組織調查委員會,并最終公布調查結論及各委員的投票意向。
兩天后,一封由近百名海外學者聯名寫給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的信在鳳凰網發表。這些學者稱在汪暉的著作中沒有發現任何剽竊現象。
汪暉先后從揚州師院和南京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1985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師從著名文學史家唐弢先生,攻讀博士學位。
2010年4月,汪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稱,作為學者,他反對學術不端行為。面對學術批評和指控時,最坦蕩的態度就是平心面對學術界的評判。最終結論要靠學術共同體的判斷。
直到目前,尚無“學術共同體”來最終鑒定王彬彬的指責是否確有其事。
2010年7月11日,一篇名為《上海大學教授朱學勤博士論文被指涉嫌抄襲》的報道讓朱學勤進入大家的視野。此前,《朱學勤:學術界的又一個“汪暉”?》等系列文章早已見諸網上,稱上海大學教授、知名學者朱學勤早年的博士論文《道德理想國的覆滅》存在抄襲嫌疑。
朱學勤1985年獲陜西師范大學歷史學碩士,1992年獲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1991年至今任教于上海大學歷史系。
2010年7月13日,朱學勤向復旦大學學術規范委員會主動提交了調查申請。復旦大學學術規范委員會已經受理,上海大學校方則同意朱學勤的要求,在調查期間,作為上海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他將主動回避,不參加上海大學學術委員會的一切活動。
截至目前,復旦大學尚未公布審查結論。
點評: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王彬彬已公開撰文批評汪暉的博士論文存在嚴重抄襲現象,這不應該只停留在“媒體辯論”——媒體評價終究不是學術評價;也不是由幾個專家表態拍板——幾個專家的意見也只是個人意見,而應該由學術機構進行調查、認定。應該立即啟動調查程序,組織獨立的調查委員會,通過調查、聽證,以鑒定汪暉的論文是否存在抄襲。如果沒有抄襲,學位委員會可以向公眾公布調查結果;如果存在抄襲,學位委員會當作出取消博士學位的處理。
熊丙奇也關注了“朱學勤事件”。他表示,不論對于汪暉還是朱學勤,他們是否涉嫌抄襲,自己并沒有專業能力判斷,但是解決學術爭端的基本制度應該是一致的。
最近涉嫌抄襲、造假的事件層出不窮。如何建立防止學術腐敗的有效機制?
熊丙奇開的藥方是建立學術共同體,學術自治,擺脫行政的影響,學者貢獻不由官方認定,不由媒體認定,而是遵從學術共同體認定的學術標準和規范,不看所謂的影響和江湖地位。
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德峰表示,抄襲成為學術界的病癥,不能因為學術體制的弊端為抄襲辯護,有些學者遺忘了對社會的責任,謀求體制下的利益,而“學術良知是知識分子的最后立足點,學者應該安貧樂道,良知不改”。
錢偉長逝世:“化作春泥更護花”
事件回放:
“我的畢業證上不會再有‘錢偉長’三個字,但您,永遠是我們的校長……”在上海大學哀悼老校長錢偉長的網站上,一名學生這么留言。
我國著名科學家、上海大學校長錢偉長教授于2010年7月30日6時許在上海逝世,享年98歲。
錢偉長,江蘇無錫人,中國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校長,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名譽校長,耀華中學名譽校長。中國近代力學、應用數學的奠基人之一。
1983年,錢偉長來到上海大學的前身上海工業大學——一所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工科學校擔任校長,1994年,他續任新的上海大學校長,直至逝世。逝世前,他是我國年齡最大的大學校長,也是任職時間最長的大學校長!板X校長”,也是錢偉長生前最喜歡的稱呼。
2005年7月,上海大學畢業典禮,93歲高齡的錢偉長穿著大紅的校長服,顫巍巍地出現了,當時他需要人攙扶走路,口齒也不清晰。但在座的上大學子,卻終生難忘校長的臨別贈言——“我們的校訓是‘自強不息’,我希望加兩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煜率鞘裁矗抢习傩眨粦n的是什么,是火箭升不了空,是假冒偽劣產品那么多。孩子們,你們是否能記在心上?”
全場震撼,繼而大家熱淚盈眶。這是錢偉長最后一次出席畢業典禮。
點評:
“錢偉長校長的去世,是我們國家一個非常大的損失。”北京大學原校長、經濟學家兼教育家吳樹青在得知錢偉長去世的消息后表示非常震驚,同時流露出了惋惜之情,他說:“我與錢校長在學術上不屬于同一個領域,對他在學術方面的貢獻不好評價。但我認為他不僅僅是全國著名的學者,在世界上同樣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吳樹青說:“在為人方面,我認為他用謙遜的態度為后輩樹立了非常良好的一個楷模!
“去年錢學森先生走了,昨天錢偉長先生又走了,想起來心里就難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梁思禮在接受采訪時哽咽了,他停了停卻依然無法繼續,眼淚奪眶而出。
在梁思禮看來,人們對于錢偉長的懷念,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赫赫功績,更是因為包括他在內的“三錢”為中國人民留下一座精神寶庫!板X三強是我國核工業的奠基人,錢學森是我國導彈之父,錢偉長是我國力學之父,他們為國家作出了多大的貢獻啊!”梁思禮說,“他們愛國報國,絲毫不計較個人利益,治學嚴謹,甘于奉獻……為我們留下一座精神寶庫,所有中國人都能從中汲取力量。我們應該向‘三錢’學習,學習他們的人格、學風,永遠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這幾年,一個個大師相繼駕鶴西去,以至我們常哀嘆于這個時代大師的匱乏。
何謂大師?大師之大,不僅在學問之高,還在于人格之尚。錢學森“姓錢但不愛錢”;錢偉長下放勞動時,仍推導了12000多個三角級數求和公式;丁聰一生甘為“小丁”,畫展從來不要花籃和開幕式……“我們培養的學生首先應該是道德品質高尚、心靈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個擁有學科、專業知識的人。”這正是大師們自身的寫照。
大師在哪?當下的象牙塔或許真陷入“大學真窮,大師真少,大學真危險”的窘境,但我們也不必太過悲觀,因為在沒有權術與功利的地方,一定會有大師在靜默生長。
大師裝不來、等不來、罵不來,不妨以寬容與期待,在尋求變革中呼喚未來大師的橫空出世,這也是對前輩大師最好的懷念。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首屆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國學科評級結果揭曉 | 以學科分類來衡量世界一流大學 2020-07-23
- 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世界大學排名發布,清華北大領跑亞洲 2019-09-12
- 泰晤士高等教育年輕大學排名:中國大陸六所高校上榜 2019-07-02
- 廈門大學廖新勤 AFM:基于梯度超表面結構的事件驅動觸覺傳感器用于自適應抓取 2025-04-28
- NATURE《自然》2018年度囊括最重要科學事件的十大人物 2018-12-19
- 審計署已發現多起高?蒲薪涃M作假事件 2015-07-09
- 江雷院士十年關于仿生材料、超疏水材料經典文獻盤點 201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