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紐約大學:一所新校的多重懸念
2011-03-31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上海紐約大學
求解多元化辦學
對中國高等教育界來說,上海紐約大學和此前的南方科技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一樣,被認為是闖進國內高教界的又一條“鯰魚”。
這個論斷,與眼下縈繞在教育圈內的一種論調直接相關。如一位研究高教改革的業內人士所言,局限于體制障礙,很多國內名校的改革遲遲未見起色。高教改革要有所突破,一個重要方式就是引進海外高校進行合作辦學嘗試,或者在體制外直接辦學,繼而展開高教改革實驗,圍繞學科設置、招生、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全新探索。
對此,華東師范大學校長俞立中有自己的理解。“在我看來,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點,應該是高校辦學實現多元化,即高校辦學不應該是同樣的發展目標和同樣的辦學模式。上海紐約大學將給高等教育國際化辦學輸入新的內容,這也是華師大實現多元化發展目標的一個重要嘗試。”
據介紹,傳統的國際合作,以往一直局限在大學里的某個專業或者是學院,且合作的內容往往只停留于聯合人才培養或某個特定的科研項目。而上海紐約大學則準備將紐大的辦學模式全套引進,形成完全不同于傳統高校的辦學模式:學校是獨立法人,課程設置由雙方共同決定,校長由華師大提名,學校另外組建董事會及管理團隊。至于師資,來自美國紐大的教師將占三分之一左右,涉及中國人文科學的課程將由華師大的教師授課,其他師資則根據課程設置,按照美國紐大的標準全球選聘。Sexton教授告訴記者,紐大是美國第一個嘗試建立全球網絡大學的學校,而這也使他們吸引了一批優秀的學者。學校目前的學者中,包括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1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68人。目前教師中有31人榮獲諾貝爾獎。此次來滬,Sexton帶來的好消息是:已有不少執教紐大的優秀教授申請到上海紐約大學來任教。
據介紹,今后就讀上海紐約大學的學生,在校4年間將有5個學期在上海上課,3個學期選擇到美國紐大、阿布扎比紐約大學和紐大在全球的16個教學點參加交換生項目。學校希望通過國際化的師資隊伍和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一批具有國際化視野、有創新思維和能力的未來人才。
資金預算仍存懸念
但在美國紐大本部,一些學生對尚未建成的上海紐約大學,不免表露出一些擔憂。“貼的是紐大的品牌,招的都是中國學生,以后會不會變成一所不折不扣的中國學校?”針對未來的學生來源,David McLaughlin今年1月時曾明確告訴紐大校報《華盛頓廣場新聞》說:“這所學校將不只面向中國學生”。
未來的上海紐約大學,有一半學生來自中國各地,還有一半的學生面向全球招收。Sexton表示,最終的學生規模為3000名左右,其中本科生2000多名,其余的是研究生。在招生時,中國的高考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標準,而上海紐約大學還將擬訂一套人才選拔的標準。學校在發放錄取通知書時,將根據1∶1.4的比例發放。因為根據國外大學的調查,被錄取學生到學校報到的比例為60%。俞立中教授也表示,上海紐約大學將在高考的標準下進行招生,“但學校非常愿意進行一些其他的嘗試”。
一切順利的話,2013年,中國學生有望不出國門入讀美國名校,不過仍有一個問題懸而未決:上海紐約大學的學費自然會高于傳統公辦高校,這所新建的學校是否有豐富的獎學金項目?事實上,這個問題直接與高校海外辦學采用的資金模式有一定關聯。
此前,紐大校方表示,該校資金不會介入上海紐約大學。作為美國的一所私立大學,紐大辦學經費來源多樣,主要以學生學費和附屬企業收入為主。學校2008年度財務報告顯示,學生學費凈收入為118890.7萬美元,占學校總收入的59%;附屬企業收入為31961萬美元,占總收入的16%。換言之,紐大的辦學經費基本上是學校自己籌措的。而上海紐約大學的資金預算計劃則由三部分構成:浦東新區政府承擔校園建設費用,學生學費覆蓋學校運營費用,上海市政府承擔余下費用。但是最終的協議如何達成,目前還是未知數。
今年年初,常春藤盟校耶魯大學就在校報《耶魯日報》中指出,“校長Sexton和David McLaughlin強調目前還有許多合作問題未解決,尤其是資金預算……耶魯大學也正籌措在新加坡開設聯合學院,最后的決議也盤踞在與新加坡方面的資金預算協議。”
資金預算模式被國外高校視為創辦海外分校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對學生來講,辦學資金懸而未決,獎學金是否有保障就成為疑問。據國外媒體分析,Sexton原本是美國紐大的法學院院長,在學術圈有良好口碑,在大學管理和籌集資金方面也頗為擅長。他任職紐大法學院期間,曾“挖”來一批名教授,很快使本來排名在20名開外的紐大法學院,躍身為與哈佛、耶魯媲美的頂級法學院。上海紐約大學成立后,“善于交際”的傳奇校長Sexton可能還會扮演吸引企業等社會捐助的角色。因為按照美國高校的辦學資金特點,社會捐助可能是上海紐約大學學生獎學金的重要來源。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熊丙奇:假如上海紐約大學被放在二本招生 2012-12-19
- 上海紐約大學與南方科大的共同使命 2012-05-30
- 上海紐約大學預計2013年招生首批7個專業 20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