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制度改革應有明確進步性目標
2011-04-21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說其保守,是因為作為改革目標的現代大學制度設計,在對待曾經引起社會激烈批評的“行政化”問題上,秉持的是一種折衷的態度。相對于未改革的制度而言,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思想和內容方面的超越,沒有顯現出新的制度體系在體現大學規律方面的獨特性,使我國大學制度與世界大學制度之間的差距依舊。
筆者其所以作出這樣的判斷,是因為一般而言,需要進行改革的制度,可以說都是有問題的制度,而改革就是要把這些問題“革除”掉,并且代之以新的更能保證事物合理發展的制度。但若果改革沒有觸及原來制度中的問題,或者有意識地回避了原來制度中的問題,只是對其進行文字性的修飾,這樣的改革就沒有什么意義。
所以筆者以為,大學制度改革必須要有符合大學活動邏輯和特點的、具有明確的進步性內容的、能夠喚起和吸引人們參與熱情的制度目標,否則,現行的大學制度改革將難以引導大學實現本質性進步的目的。
具體到我國的大學制度改革目標設計上,筆者以為我國的大學制度之所以需要改革,是因為我國大學中長期實行的行政性制度,嚴重抑制了大學的活力,束縛了大學的發展。要改變這種現狀,就需要引入已經被世界和我國早期大學實踐證明是合理、科學、先進的世界大學制度,并以此為目標對我國大學制度進行改造,以便使我國的大學達到與世界先進大學同步的水平。
在新時期的大學制度研究中,許多學者都確信對世界大學制度的移植和借鑒,是我國大學發展的必由之路。他們幾乎都堅定地認為,虛心地借鑒和引進世界大學的模式和精神,是我國大學進步的理性之策。然而,在我國目前的被體制認可的現代大學制度設計中,卻對世界大學制度的內容進行了兩方面的置換:一是將世界大學制度中的“教授治校”換成了“校長治校”;一是將世界大學制度中的“大學自治”,換成了“共同參與”或“民主管理”。這樣的置換雖然保持了大學制度的“中國特色”,或符合了“中國國情”,但卻割裂了大學本質與大學活動之間的邏輯關系,扭曲了大學的目的和功能,產生了許多有悖大學原則的理論問題。
首先,一種作為改革目標的新的大學制度,無疑應該比所要改革的舊的大學制度先進,那么,對比這兩種制度在反映大學本質和宗旨、創造性人才培養、引領社會文明和進步風氣等方面的情況,我們能說作為大學改革目標的“校長治校”制度比作為世界大學普遍性制度的“教授治校”制度先進嗎?如果先進,先進在什么地方?如果不先進,那為什么不直接學習先進的制度,而要堅持自己的、明明是不先進的制度呢?這顯然是進行大學制度改革研究無法回避的問題。
眾所周知,大學是一個世界性的事物,其思想和制度原則是在世界范圍內都適用的,也是世界各國大學之間進行交流和合作的基本條件。世界各個國家的大學,都首先必須是大學,其次才是某個國家的大學。所有國家的大學都應該具備世界大學的基本特征,從而才能夠為世界同行接受和承認,才能產生大學所有的教育價值和文化意義。
世界大學在思想和組織方面的主要特征,就是“學術自由、教授治校、大學自治”的制度和組織原則。這并非是西方國家大學的“思想霸權”,而是人類教育歷史中的寶貴思想和制度結晶,是大學要完成自己教育和文化使命的必需的制度條件。非如此,大學就難以成為真正的大學,難以產生真正的大學的作用和效益。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教育界政協委員:大學制度改革并非簡單“去行政化” 2011-03-15
- 天大封偉教授團隊 Nano Today:構筑固液獨立雙重網絡通道以實現動態目標的自主熱管理 2024-11-24
- 中山大學周建華/喬彥聰團隊 AFM:Nanomesh-YOLO - 基于納米織物和深度學習目標檢測算法的智能比色法電子皮膚 2023-11-17
- 馬里蘭大學李騰教授課題組《Small》背封面文章: 面向多主元素合金的機器學習-多目標優化-高通量設計方法 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