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建成先進科研數據應用環境
2011-06-01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近日,中科院數據應用環境建設與服務項目通過驗收。這是中科院“十一五”信息化專項建設的“三大環境”之一。該項目由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為總承擔單位,中科院62家研究所共同參加建設。
項目負責人、中科院網絡中心科學數據中心主任黎建輝表示,通過該項目,中科院已基本建成海量數據存儲、管理,以及數據共享與應用的基礎設施環境。這一數據環境將聯合超算環境、網絡環境協同服務科研信息化,為中科院和國家的科技創新奠定數據支撐優勢。
中科院數據應用環境建設于“十一五”期間全面實施,到2010年底,已建成了存儲容量達6.42PB的數據資源中心。中科院還整合全院科學數據庫,形成共享數據達148TB。與“十五”相比,科學數據庫資源量增長8.9倍,存儲設施容量增長92倍。
黎建輝表示,海量存儲設施的建成,標志著中科院首次實現了全院數據資源統一存儲保障的能力,形成了從數據獲取、存儲到應用服務的全生命周期支撐。這使中科院在推進科學數據長期保存與共享應用達到了新的戰略高度。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中科院確定了以面向學科和應用需求實現資源整合為重點突破的發展思路。
截至2010年底,科學數據庫已整合共享數據148TB,形成了538個數據庫。其中包括化學、材料、空間、天文、遙感、人地系統、動物、微生物等8個主題庫,聚變、青海湖、冰雪凍土、生態功能區劃等4個專題庫,化合物和植物物種兩個參考型庫,以及土壤、海洋、地球化學等37個專業庫。
目前,通過該項目建成的數據資源中心現已成為數據應用環境的核心設施。該中心重點圍繞中科院承擔的大科學工程、重大科學裝置產出的海量數據,將存儲服務推廣到了中科院全院范圍,目前已為30多家用戶提供各類存儲服務,存儲數據量超過700TB,存儲設施利用率達80.5%。
不僅如此,通過該項目的建設,中科院已形成一支多學科交叉的數據庫建設與應用服務隊伍,累計為210項各類科研項目提供支撐服務。據不完全統計,“十一五”期間,該數據環境接受在線數據訪問量年均達707萬人次、年均數據下載量達101.8TB,比“十五”期間分別增長了4.6倍和90倍。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