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副校長陸昉析大學教育缺憾 過分專業化人文精神缺失
2011-08-16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通識教育本質是“兼容并包”
通識教育是中國高等教育新的發展方向,那么如何來立足國情,開展通識教育?我認為,我們可以從這么幾個方面來關注:
第一,通識教育應該同時傳遞了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長期以來我們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教育一直處于割裂狀態,理科和文科在中學就開始分科學習;因此理科的學生尤其需要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而對于人文和社會科學的學生則更需要科學素養、科學精神的培養。
第二,通識教育應該了解不同學科的思維方式。通識教育要讓學生了解不同學科的發展歷史、思維方式以及研究方法,從而使學生能夠很容易在不同學科之間、不同領域之間進行交流、討論、研究甚至于轉換。
第三,通識教育應該是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連,展現不同民族文化和發展。通識教育要求學生關注人類命運、社會發展、百姓疾苦,所以課程設置中應包括環境、資源、文化、社會發展和組織形態、文明沖突、文化交流等內容。通識教育有責任,讓學生通過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的訓練,培養邏輯推理、思維論證能力,使學生能在今后的工作實踐當中具備解決錯綜復雜問題的能力。
當然,通識教育反對片面、極端化的專業教育,但并不排斥科學合理的專業教育。通識教育所體現的那種教學方式、教學理念也要應用在專業教育過程中,可以說有一種兼容并包的態度。經過通識教育可以告訴學生,任何一個知識領域都是在質疑和批判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的,所以我們更需質疑的能力、思維的能力,而不是簡單地用這些知識來進行求解的能力。
復旦試點推行個性化指導
復旦大學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推行通識教育,2006年成立了通識教育的研究機構,構建起了通識教育的核心課程,一共由六大模塊組成:文史經典與文化傳承,哲學智慧與批判性思維,文明對話與世界視野,科技進步與科學精神,生態環境與生命關懷,藝術創造與生命體驗。
通識教育核心課程至今已經擁有150多門課程,每年選課人次都超過了2萬,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學生們畢業以后走上工作崗位,感悟最深的就是大學里通識教育的核心課程。
復旦的通識教育,不僅體現在課堂上,更多地體現在課堂之外。復旦學院是書院制的機構,它包含了四個平級的、文化各異的書院,這是實施通識教育一個重要的環境。在書院里,有一批優秀的老師,專職導師,也有兼職導師和特邀導師,對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學業指導和服務。
從今年新大一的學生開始,復旦學院嘗試在部分書院施行新的試點:新的試點書院將增強導師的指導力量。復旦學院是按照1:40配備導師,試點書院將按照1∶8比例來配備導師,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性化的指導。
試點書院的硬件條件也將大大改善。宿舍內將可以安裝空調和熱水器,另外增加了活動室、閱覽室、討論室以及娛樂活動場所,包括休閑咖啡吧,使大家可以經常在一起喝喝咖啡、聊天進行討論、交流與溝通。
試點書院將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宿舍活動室、咖啡吧都將由學生自己來管理,引導學生自發組織各種社團、學術社團、專業社團開展活動,并積極和美國的一些文理學院交流,開拓國際視野,在這個書院里面學生將有更多的國際交流的機會。
總之,實行通識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學生成為一個合格的、具有責任感的人和公民。 (作者為復旦大學副校長;記者整理)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斯坦福大學張首晟教授:美國大學教育,贏在自由的空氣 2017-07-24
- 道恩集團向北京化工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贈人民幣1000萬元 2017-05-17
- 大學教學究竟有多重要 2017-02-21
- 專業化倒退嚴重制約高?蒲心芰μ嵘 201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