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肖所在的學校為例,大學講師一個月的收入才3000元,副教授4000不到。而科研所的工資,刨去科研經費里的績效工資,基本工資也就四五千。而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方新接受采訪時公開表示,現在的經費可以去買科研設備、去做事情,但是不能給人,這個問題仍沒有解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政策局局長韓宇透露,在我國科研經費投入中,勞務使用情況占23.6%,而發達國家的比例則達45%。我國科研人員人均每年勞務成本約為日本的1/12,韓國的1/6。
任高直言,節節攀升的物價和工資不成正比,所以大家也就一根筋地想著法兒搞項目,搞科研。因為錢到手后,怎么花是自己說了算。
此外,在科研領域里,中國目前還沒有一部關于科研項目立項、審批、經費使用、監管責任的系統法律。立法的缺失,直接導致科研項目管理的混亂。而科研項目管理又呈現出“政出多門、各自為政”的局面,各經費來源單位對自己主管的科研項目都制定辦法,各高等院校、科研所也制定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不統一造成不同科研單位管理規定不協調和沖突,造成了客觀上縱容了科研腐敗問題的發生。
另外,一些有身份和名望的老師也會利用自己的人脈關系,到處跑項目、攬課題。跑到項目后,再找一些老師共同研發,按需支付部分勞務費后,剩余的全部落入個人小金庫。而那些跟著導師做科研課題的博士生,也能從科研經費里拿到一些酬勞。
“在科研圈內,這叫‘項目老板’,而且有些人就是專門跑項目,然后再與別人吃回扣!比胃哒f,一般項目老板和駐京辦關系密切,因為要靠駐京辦打頭陣,與部里牽線搭橋。
這一說法也得到肖文凱的默認,肖表示,每年3-5月是高峰期,一直到6月立項前,駐京辦是“項目老板”的“首攻陣地”,等項目和經費下來了,駐京辦就逐漸冷清了。
中國教育撥款分散掌握在國家教育部、財政部、發改委、科技部等部門,而撥款的主要方式是項目制,即申報項目,審批通過立項后撥款。然而這種撥款制度,要求高校必須長期建立與掌握財權的部門的良好關系。
此外,“985高!迸c“211高校”的校領導任命,主要來自教育主管部門。其中,“985高校”的書記、校長往往是副部長級,而“211高!钡臅、校長則是正廳級,所以往往會比地市級政府位置還要高。因此,各地學校設立駐京辦,對口聯系教育部門,對及時理解上級部門的指示,以及匯報辦學成果都有重要作用。
但肖文凱始終認為,科研經費的亂象,都是由于利益在作祟。只要科研經費財權和審批權分離,掌握財權的部門退出項目審批,再建立科研投入基金制度,引入公正、公平、公開的專家評審制度,這些亂象也就會結束。
小金庫
項目到手后,怎么花是關鍵,而且還得花得沒有痕跡。
有幾種慣用方式:首先是吃回扣,只需500萬價格的儀器設備,以800萬或者1000萬購買,多余的錢已輾轉進入個人卡號;其次,以科研需要的名義購置汽車房產,項目結束后就據為己有;再次,自己成立公司,拿科研經費作股份;或者,就是以考察的名義出國或到各地旅游消費。
不過,西部地區的研究所,出國考察并不便利,出境考察時要受到諸多審查,但這也阻礙不了他們巧立名目地花錢。
- 中國最好大學排行榜100強最新版出爐,看看有你們學校沒? 2018-01-08
- 科研經費“松綁”政策頻出 2017-08-07
- 科研經費改革,科學家不再當“會計”了 2017-02-16
- PNAS揭示論文發表“潛規則”:現在不發頂刊,以后只會更難 2018-12-26
- 買賣論文成校園“潛規則” 揭論文代寫產業鏈 2011-07-29
- 科技界眾多潛規則曝光:經費分配存四大怪狀 201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