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投入增量應惠及更多科研人員
2011-12-08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更為嚴重的是,過多的重大項目的設立敗壞了學術界純凈的學術氛圍,導致學術界拉幫結派、換票行為蔓延,各種不端行為防不勝防。同時,學術資源過度集中,導致資源的邊際效用遞減,嚴重妨礙了正常競爭的展開,人為制造馬太效應。由此就出現了各類重大項目運行的黑色幽默:申報時,信誓旦旦拍胸脯;結題時,揮揮衣袖拍屁股。
迫切需要提升科技發展水平
造成公眾對于科研經費使用情況的嚴重不信任來自于兩方面因素。
其一,當下中國的群體心態比較急躁,對自身生存壓力的體味,加劇了這種急躁心態的涌現,公眾對于科技寄予了太高的期望。
近年來隨著投入的增加,科技進步的速度遠遠趕不上群體期望值的提升速度。這種落差讓群體急躁的心理感到巨大落差與失望情緒,這種因素造成了公眾對于科技人員不滿情緒的增加。
其二,由于資源配置的嚴重不合理,管理部門熱衷于搞大項目,導致大項目很多,大成果卻很少、鮮有幾件在國際上拿得出手的成果。那些擁有大項目者搖身變為科技界的富翁,國內、國外飛來飛去,科技界演變為忽悠的江湖,徹底顛覆了人們對于科學家形象的認同;而大多數普通科技工作者仍然在為基本科研條件苦苦掙扎。
這種反差,也造成了來自科技界內部不滿情緒的蔓延。于是兩種合力共同促成了人們對于經費使用狀況的不滿情緒。
客觀地說,中國人大多是比較節儉的,科技界也同樣如此——中國科技界的老板是世界上最吝嗇的一群:對學生、對雇員都是斤斤計較。原因在于,對大多普通科技工作者來說,爭取到一點科研經費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豈敢浪費。能夠浪費得起的都是那些擁有大資源而又花不完的人。
基于此,為扭轉公眾日益增加的對科技的不滿情緒,以及真正提升科技發展水平,就是當下科技管理部門急需解決的問題。
首先,改革當下落伍的考評體系,大范圍縮減那些所謂的重大項目的立項數量,把每年的科技投入增量用于最廣大范圍的科研人員,讓科技界在這段時期內積蓄力量,提高我國的科技總水平。當整體水平提升了,科技事業自然會有重大成果出現。
其次,取消荒唐的到期強行收走政策。這不明擺著讓人們胡亂揮霍嗎?
第三,增加合格科研人員的保障經費供給范圍,適當擴大基金中用于人員經費的支出,減少無序競爭以及科研時間的浪費,讓科技界真正沉下心來做一些有意義的工作,為中國以及世界貢獻出他們的智慧與希望。
(作者李俠系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完善科技管理 提高科技投入產出效率 2012-09-28
- 十年保持5個點:數說北京科技投入 2012-06-25
- 印度大幅增加科技投入 2011-03-02
- 浙江大學柏浩教授團隊誠聘科研人員 | 特聘研究員、副研究員/博士后/科研助理 2022-02-18
- 中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周劍團隊誠聘專職研究人員(含博士后) 2020-11-16
- 科技部:《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單位名單》發布 20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