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實驗室事故頻發 多源于科研人員粗心大意
2012-02-24 來源:中國青年報
實驗室安全教育缺失
硬件上潛在的危險也需要重視,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的吳春平博士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安全預防中,“人防”和“技防”缺一不可。
以化學實驗室為例,人們通常認為,化學實驗室里有氣味很正常,但在吳春平看來,如果實驗室里的某種氣味過濃,便說明實驗室的通風系統不符合安全要求,人長期在里面工作很容易患病。
據統計,2010年教育部直屬高校校舍面積缺額最多的就是實驗室實習場所及附屬用房,占總缺額的26%,缺額面積近350萬平方米。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高教中心主任張男星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實驗室實習場所面積缺口最大,安全建設應納入大學章程,此外,要關注九項校舍的分類達標,尤其是實驗室實習場所達標以及科研用房的建設狀況。
最近,教育部等部門頒布的文件規定了包括實驗室實驗在內的高校實踐教學所占比重,其中理工農醫類高校不得少于25%,高職高專不得少于50%。張男星說,“這對實驗室安全問題提出了更為重大的挑戰!
那么,如何才能降低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
吳春平從事了10多年的爆破研究工作,在任何一次試驗中,如果他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和手里的炸藥一起“灰飛煙滅”,因此,“按照操作規范進行實驗”成了他進實驗室的最大原則,其次就是“謹慎、謹慎再謹慎”。
但對于碩士、博士、博士后和技術員組成的一線科研人員來說,其安全防護知識往往局限于來自實驗室管理者的簡單傳授和自身操作實踐,“而且,后者還是常態!眳谴浩秸f,學生自我摸索的過程,也是最容易出事故的時候。
比如,雷管上的兩根導線要連接在一起,如果分開了,很有可能產生靜電,雷管就會爆炸,吳春平告訴記者,這就相當于電燈泡的兩個電線之間一旦有了火花,燈泡便會亮。就是這么簡單的原理,但如果在實驗中沒有老師的“第一次”提醒,仍會有學生在搬運雷管時,忽略掉如此致命的細節。
一項題為“某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對實驗室生物安全知識認知情況調查分析”的調查佐證了“安全教育的缺位”。這份調查顯示,在問及“您以前接受過實驗室生物安全知識教育嗎”問題時,僅20.3%的人回答接受過教育;而“認知率較低的主要原因還是由于學生獲取生物安全知識的途徑較少,尤其課堂灌輸幾乎沒有”。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誠聘教授、副教授 -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京林業大學中比先進生物醫用材料聯合實驗室 2022-05-02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劉遵峰教授擬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
-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劉毅和費林德斯大學Michelle L. Coote 合作 JACS:通過調控芳香性重定向拓撲化學聚合路徑 2025-04-20
- 中科大鄒綱/張紅莉、蘇州實驗室陳忻 Nat. Commun.: 結合可編程結構色與可切換圓偏振發光的動態多模態信息加密 2025-03-12
- 煙臺黃渤海實驗室喬竹輝研究員和房震副研究員團隊 Nano Lett.: 纖維素納米晶光電雙響應傳感凝膠 2025-02-11
- 高;貞∠虚L跑:學生體質下降 擔心出事故 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