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科技園:在公益與市場間游走
2012-04-25 來源:中國科學報
事實上,眾多的大學科技園孵化了大量知名企業,如東軟集團的發展與東北大學科技園密不可分,清華紫光誕生于清華科技園,中星微電子、金山軟件公司在北航科技園成為上市公司等。
在北京市海淀區十幾家科技園區中,北航科技園的房租是偏高的,之所以還能吸引到很多企業入駐,李軍分析,大學科技園依托大學優質學科群的資源優勢,是大學文化和企業文化的交匯點,高新技術企業需要技術和人才,自然對大學有種文化上的親近感,這是不同于一般高新開發區的優勢。
同時,大學科技園對大學的發展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包括為畢業生提供就業創業崗位、提供創業教育基地、促進學校產學研發展和學科建設等。最早“建園”的東北大學,在經濟收益、促進辦學方面均獲得豐碩回報。本次評價中名列前茅的北航更有切身體會。
截至目前,北航科技園園區企業提供實習崗位超過3000人次,接收應屆畢業生1000多人;在孵的大學生創業企業超過40家,產生了一批優秀的具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前景的企業。
在入園企業的牽引和帶動下,北航有針對性地新設了一批企業發展急需的應用性學科。
2009年,在由北航科技園在孵企業北京民航天宇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參與完成的重大科研項目——空地協同的民航空域監視新技術及裝備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這個項目成功地建立起覆蓋天空的神奇“千里眼”,幫助我國實現了“數字空管”的大跨越。
首批國家大學科技園之一、此次獲評優秀的華南理工大學國家科技園也直接促進了學校相關學科的發展。此外,針對園區創業學生對創業知識的需求,2011年5月,依托科技園作為創業實踐基地,華南理工大學成立了創業教育學院,為大學生提供了創業的舞臺。
片面追求盈利會帶來導向偏差
國際上科技園很多,硅谷有硅谷的模式,劍橋有劍橋的模式,中國臺灣地區的新竹也有屬于自己的模式,但都不是以大學為主體的科技園。大學作為主體來辦科技園,中國走在了前面。但是,國外科技園有著國內不可比擬的市場優勢。
“在發達國家和創新型國家,市場資源非常充足,科技園在商務上、國際貿易上做得很好。這對企業其實是最有價值的東西。把企業的市場帶來了,企業發展速度會很快。而我們只能在大學科技園的范圍內聚集各種資源。”李軍說。
此外,盈利問題在大學科技園運行中普遍存在,甚至有一些大學科技園為資金所困,特別是本次國家評估排名靠后的大學科技園。作為企業,追求利潤似乎是必然的,然而,如果追求利潤最大化,就偏離了大學科技園服務的提升和品牌的塑造,如何在公益與市場化運作之間尋求平衡?
“科技園在功能定位和運作載體之間目前存在一定的矛盾。”鄧飛其認為,大學科技園有三項主要功能: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從其功能定位來講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但所有大學科技園都要注冊為企業,如單純按照企業的要求,從盈利多少來評價科技園建設與運行的成效,會對科技園的發展導向帶來一定的偏差。
李軍提到,科技園的一些活動有著公益性質,希望政府能對這些活動給予一定資金支持。比如“北航科技園杯”創業計劃大賽、北京市創業計劃大賽、全國“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北航科技園均立足于對參賽大學生進行創業指導,培養和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技能和創業熱情。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大學開始了辦科技園的嘗試。科技部、教育部2011年研究制定的《國家大學科技園“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到2015年,全國大學科技園總數達到200家,國家大學科技園總數將達到100家。
那么,什么樣的大學適合辦科技園?有學者分析認為,首先要有極強的理工科背景;其次要有廣闊的校園或校園周圍有發展建筑物的條件。但在李軍看來并不一定:“理論上任何一種類型的大學都能做好科技園,工科院校具備迅速做起大學科技園的先天條件,但能不能做好取決于學校和地方政府對大學科技園的重視程度、科技園的運營者是否敬業等。”
李軍相信,大學科技園和大學的聯系越緊密,越能獲得良好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江蘇成立大學科技園聯盟 共享資源加強產學研合作 2014-02-12
- 西南石油大學科技園獲評國家級大學科技園 2012-12-13
- 北京化工大學科技園被認定為首批“北京市小企業創業基地” 2012-10-16
- 阿克蘇諾貝爾中國大學生社會公益獎頒發 2012-11-12
- 中國學術期刊生存艱難 協會首提引入公益基金 2011-11-21
- 財政部、科技部:關于調整國家科技計劃和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管理辦法若干規定的通知 2011-09-30
- 新型變形材料離市場化還有多遠? 201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