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中國大學的獨立與自信
2012-05-16 來源:中國青年報
辦大學,借鑒國外容易,堅守自家特點反而更難。去年春天,清華大學轟轟烈烈地慶祝百年華誕,我未能免俗,應邀撰寫了一則小文,不過,唱的基本上是反調。此文大意是:“走向國際”,并不一定就是“邁向一流”。二者之間,確實有某種聯系,但絕非同步,有時甚至是風馬牛不相及。改革開放三十多年,若講獨立性與自信心,中國學界不但沒有進步,還在倒退。
我們是否過于委曲求全,乃至喪失了自家立場與根基?
依我淺見,大學的一大特點,在于需要“接地氣”,無法像工廠那樣,引進整套設備;即便順利引進,組裝起來后,也很容易隔三差五出毛病。有感于此,對眼下鋪天蓋地、不容置疑的“國際化”論述,我頗為擔憂。比如,以下幾個口號,在我看來屬于認識上的“誤區”,有澄清的必要。
第一個誤區:辦大學就是要“與國際接軌”。可國外著名的大學并非只有一個模式,那么到底要用哪個“軌”,怎么“接”?認真學習當然可以,也很應該;但“接軌說”誤盡蒼生。某大學校長主持漢學家大會,說“我們也要辦一流的漢學系”。初聽此言,啼笑皆非——本國語言文學研究和外國語言文學研究,豈能同日而語!不過,這位校長并不美麗的“誤會”,倒是說出了一個可怕的事實:今天的中國大學,正亦步亦趨地復制美國大學的模樣。舉個例子,幾乎所有中國大學都在獎勵用英文發表論文,理科迷信SCI,文科推崇SSCI或A&HCI;聘任教授時,格外看好歐美名牌大學出身的;至于教育行政官員,更是開口哈佛,閉口耶魯。
第二個誤區:辦大學就是要“強強聯手”。據說要建“世界一流大學”,最佳途徑就是強強聯手;因為,各種數字一下子就上去了。幸虧還沒把北大、清華合起來。大學合并,有好有壞,但“強強”很難“聯手”;一定要“合”,必定留下很多后遺癥。過多的內耗,導致合并后的“大大學”需要10年、20年的時間來調整、消化。需要的話,強弱合并還可行。因為,大學需要有主導風格,若強強合并,凡事都爭搶固然不好,凡事都謙讓也不行。
第三個誤區:辦大學就是要“取長補短”。辦大學,確實不能關起門來稱大王,要努力開拓視野,多方取經,既借鑒國外著名大學,也學習國內兄弟院校。只是因為有各種評估及排名,這個“取長補短”的過程,不知不覺中演變成缺什么(專業)補什么(專業),最終導致自家特色的泯滅。不要說異彩紛呈的國外名校,比起上世紀30年代的北大、師大、清華、燕京、輔仁、協和(僅以北京地區為例),今天的中國大學,大都過于“面目模糊”——各校之間的差別,僅僅在于“級別”、“規模”及“經費”。讓人擔憂的是,這個“整合”的大趨勢還在繼續。
第四個誤區:辦大學就是要努力“適應市場需要”。學生選擇專業,有其盲目性,這可以理解;更可怕的是政府缺乏遠見。在我看來,無論請進來還是送出去,都應該考慮國家需要——凡市場能解決的,不要再錦上添花。每年都有留學生拿中國政府的獎學金,進就業前景好的商學院或法學院。這實在不應該。歐美也是這樣,政府或大學的獎學金,不是獎勵選擇熱門專業,而是用來調節社會需求的。你學古希臘的哲學或文學,就業前景不太好,但又是整個人類文明必不可少的,那我獎勵你。同樣道理,用國家經費送出去的留學生,也應該有專業方面的要求。
第五個誤區:辦大學就是要多跟國外名校簽合作協議。恕我直言,很多協議屬于空頭支票,簽了一大堆,很快束之高閣。所有的“合作”,必須落實到院系才比較可靠;而其中最為實惠的是“互派學生”。但這有個前提,得有經濟實力支撐。北大中文系頗為“矜持”,不輕易簽此類雙邊協議:一是有自信,愿意保守自家根基,很不喜歡那些故意自貶以討好外國教授的說法;二是若無獎學金,讓學生自費到國外游學一年半載,貧窮子弟做不到,很容易引起同學間的攀比。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東南大學管英士教授課題組 ACS Nano:橡膠態可拉伸垂直結構光電探測器 2025-05-11
- 武漢紡織大學于志財 CEJ:防患未“燃” - 能嗅CO、感高溫雙模式火災預警傳感纖維 2025-05-11
- 復旦大學徐凡教授團隊 Nat. Comput. Sci. 封面:手性扭轉力學解碼沙漠植物生存策略 2025-05-10
- 天大封偉教授團隊 Nano Today:構筑固液獨立雙重網絡通道以實現動態目標的自主熱管理 2024-11-24
- 四川大學盧燦輝教授/熊銳特聘研究員 Small: 用于獨立多通道光學加密的納米纖維素手性光學標簽 2023-05-16
- 中科院化學所宋延林研究員/李會增副研究員/趙志鵬博士 《Nano Energy》:獨立式雙電極摩擦納米發電機實現高效液滴能量收集 2023-04-18
- 北大教授陳平原:第一流學者不該當校長 200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