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教授不必在考核指揮棒下跳舞
2012-06-04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提供土壤——助力科學家的創新理想
吳緬是中國科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長期從事腫瘤細胞凋亡的分子機理以及腫瘤基因治療的基礎研究,在細胞凋亡、腫瘤發生、腫瘤代謝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他在《自然·細胞生物學》、《美國科學院院刊》等國際著名學術雜志上已發表論文50多篇,被國際同行引用1200余次。
談起自己在基礎研究領域的成績,吳緬首先歸因于學校提供了很好的支撐平臺:“學校劃出大筆經費建立了生命科學實驗中心,為科研人員創造了很好的實驗和儀器平臺。”
除此之外,中國科大還建有理化科學實驗中心、工程與材料科學實驗中心、信息科學實驗中心、超級運算中心。五大實驗中心擁有10萬元以上的大中型儀器裝備200余臺,購置費用全部由學校承擔,對全校老師、學生開放,收費非常低廉,僅是標準使用價格的1/3。
“學院自己也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比如生命科學學院,有條件非常好的地下動物實驗室,每位教授都有200平方米以上的辦公及實驗室。”吳緬說,學校還向科研人員提供不同層次的經費支持,如面向40歲以下科研人員的青年創新基金(目前單項為20萬元)、創新團隊培育基金(每個團隊支持100萬元)、重要方向項目培育基金及國際交流合作基金等。
此外,科研項目在項目申請、獲批和資金到位之間,常有時間差,這時候如果經費不到位,研究工作將無法繼續下去。“以973項目為例,申請項目后有1到2年的研討,1到2年的立項,研究工作等得起嗎?”羅喜勝感嘆道:“如果因為經費不到位而錯失研究工作的良機,實在是太可惜了!”
為保證創新火花不至于因為經費問題而熄滅,校方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會把錢借給急需的科研項目組。借錢的手續并不復雜,由項目組打出申請借錢報告,再由科技處和財務處審核,最后由校長簽字批準。
“我們研究組也向學校借過錢,在說明工作的重要性和緊急性之后,按照學校的相關步驟,都會得到學校的鼎力相助。”中國科大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鄧友金教授說。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中國科技大學徐航勛教授與王育才教授在超薄聚吡咯納米片的空間限域合成與其在光熱治療應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8-04-09
- 中國科技大學研究團隊: 共軛高分子納米片在可見光下實現高效純水分解反應 2017-08-31
- 中國科技大學劉世勇研究組: 酶觸發聚合物囊泡-核交聯膠束轉變用于抗菌藥物的選擇性和位點特異性輸運 2017-07-21
- 東北林大劉守新教授團隊《Adv. Sci.》:纖維素/木質素基陽極的彈性形變恢復老化的混合培養電活性生物膜 2025-05-15
- 安理工王文新教授都柏林大學團隊 SA:在逐步聚合反應基礎理論領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 包含環化和官能團不等反應活性的逐步聚合模型 2025-05-15
- 東華大學史向陽教授團隊:外泌體包裹的響應性樹狀大分子納米凝膠可實現急性肺損傷的免疫調節和抗氧化聯合治療 2025-05-15
- 廈大陳洪敏教授課題組2022年招收申請考核制博士生及博士后各3-5名 202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