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引才不再看“一紙文憑”:才學兼備方受聘
2012-06-29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2012年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與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68所高校合作,選派青年骨干教師出國研修。而在四川農業大學發布的2012年招聘公告上,就明確要求應聘者“至少有1年以上留學經歷”;山東大學也表示,將在今后重點招聘優秀海外留學歸國人員。而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中,擁有海外學府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更是超過了三分之二。
從培養訪問學者到招聘海歸教師,又“送”又“引”,是否意味著高校將成為海歸回國的新據點?
促交流是大趨勢
“交流是學術發展的大趨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傳播學教研室副教授王斌說。隨著國際化進程加快,為了實現國內科研與國際學術接軌,中西文化需要更多實質性的交流與合作,以便理解彼此的思維方式,了解學術用語的界定。“比如新媒體技術方面,國內也提出了自己的表述,但是不夠學理化(符合科學的原理或法則),導致國內外在學術交流方面溝通質量低。”而有海外求學經歷的教師,正好有這方面的經歷與經驗,帶給國內學術圈更符合要求的“游戲規則”。
國內各大高校正面臨著向研究型大學轉型的考驗。由于海歸教師接觸的是最前沿的學術動態,在科研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國外學術界在學術規范、倫理、知識積累上做得更好。有海外留學經歷的教師在選擇研究方法時更專業,援引文獻時更規范,也更能明確自己的研究方向。”這是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助理教授樂媛的親身體驗,她曾在英國拉夫堡大學社會學系學習。海歸教師在高校這一舞臺中,發揮自身的優勢,促進國內科研與國外學術界相互學習、借鑒與交流。
海歸要適應國內科研環境
爭相引進海歸人才后,高校是否就能高枕無憂,坐享其成?答案是否定的。海歸教師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也受到研究條件與制度環境的制約。
“許多理工科類學科,比如化工,對于硬件要求比較高,要求有先進的儀器設備、優良的實驗室環境。而像計劃統計學這樣的學科,需要提供統計數據,硬件方面的要求反而少。”陳建寶教授介紹道。據了解,目前國內許多高校的數據庫資源很豐富,能夠滿足這方面的需求。但許多科研儀器設備價格高昂,尚不能在國內高校普及。目前國內實驗室規格尚不能匹配國際先進水平,這方面仍需要發展提高。
王斌認為,“軟環境”很重要。海歸教師歸國后,首先需要適應生活理念、工作方式、專業認識方面的改變;更重要的還需要應對制度上的挑戰。國外研究方法、議題、科研考核、評價都自有一套制度體系;國內則以量化考核方式為主。“是以國內考評體系為主,還是堅持國外評價體系?這是事關海歸教師選好‘指揮棒’的問題。”王斌說。
讓人欣慰的是,國內的科研環境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誠聘教授、副教授 -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京林業大學中比先進生物醫用材料聯合實驗室 2022-05-02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劉遵峰教授擬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
- 擴招致文憑貶值 研究生教育需回歸理智 2013-01-07
- 馬來西亞擬承認820所中國高等院校文憑 2012-06-29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承認高等教育學歷、文憑和學位地區公約》締約國大會在日本召開 2011-11-30
- 第二屆海歸人才招聘會吸引近千名海歸應聘 201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