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史上最嚴學位論文作假處理辦法引關注
2012-07-26 來源:法制日報
關注理由
教育部起草的《關于對學位論文作假行為暫行處理辦法》自本月16日起至8月16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此辦法被輿論認為是“史上最嚴厲”的學位論文作假處理辦法,在贏來一片叫好聲的同時,也引起人們對實施情況的擔憂。
近些年,各高校學位論文的學術規范教育和審查漸漸從嚴從緊,然而并沒能徹底阻止“天下文章一大抄”的風氣盛行,“注水學位論文”仍在批量問世。由此看來,法度嚴明固然重要,實際執行時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保持法度的嚴肅有效才是根本。
迄今為止,關于學位論文造假最嚴厲的懲罰制度即將面世——近日,教育部在其網站上公布了《關于對學位論文作假行為暫行處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其中規定:出現論文作假的學生將被取消學位申請資格或撤銷學位,3年內不得再申請學位;指導教師未盡到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論文指導和審查把關等職責,將視情況給予暫停招生、取消指導資格、處分直至解聘等處理;出現多起學位論文作假的學位授予單位,將被停止或者撤銷其授予學位資格,招生名額也將被核減,負有直接管理責任的學位授予單位負責人將被問責。
分析人士認為,學位論文造假早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此次出臺如此嚴厲的處罰規定,究竟能收到多大的成效,尚有待實踐檢驗。
抄得太急連名字都抄上去了
隨著我國近年來本科以上各級教育規模的擴大,尤其是碩士博士的擴招,學位論文造假之風愈演愈烈。
“沒有辦法啊,就業壓力太大,實在沒心思寫論文,再說了,畢業論文寫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能幫助你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嗎?連工作都沒有,其他都免談。”北京一所高校已經畢業的碩士鄭霄對《法制日報》記者說。
鄭霄的導師在他上研究生二年級那年就出國了,直到畢業他也未曾再見導師一面。
“我的碩士論文是由其他導師代為指導的,人家也有自己的學生,想起來了就給你打個電話問問論文的事。”鄭霄說,在找工作最緊張的時候,他經常睡不著覺,論文的事情更是被拋到了九霄云外。
“如果負責我們論文的老師打電話來問了,就想起寫論文的事來了。說是去‘寫’,其實就是從網上摘抄一些東西,然后用自己的語言加工一下,看起來沒什么明顯的硬傷。”鄭霄說。
平均算下來,鄭霄每個星期用于論文“寫作”的時間大約一小時左右,這樣一份東拼西湊的論文最后居然也得到了八十多分。
“答辯完我才發現,自己算是抄得比較‘斯文嚴謹’的了。有一份論文,抄的時候大概是時間太緊了,居然連著好多頁都沒有分段,還有一份論文,抄的是上一屆的學長寫的,居然連別人的名字都抄上去了。”鄭霄說。
同樣一位已經畢業的碩士趙可也向《法制日報》記者講述了他幫助參與學位論文造假的過程。
“兩年前,我一個中學同學過來找我,他已經是一家私營企業的副老總了,現在北京一家知名高校讀碩士,想讓我幫忙寫篇論文。”趙可說。
隨后,趙可驚奇地發現,他的這位同學3天之后就要進行論文答辯了,也就是說要在3天之內完成一篇3萬字以上的碩士學位論文。
面對如此“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趙可左思右想,“心生一計”。
“我的同學學的是媒體管理類專業,于是我就四處打電話給我原來的同學,總算弄來了一篇其他人寫的經濟管理方面的論文。接下來,我花了兩天的時間,在那篇論文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主要工作就是調換一些基本概念。”趙可說,幾天之后,他的同學就拿著這樣一篇論文去答辯,也是一次性過關。
不久前,趙可的同學又找到了他,對方聲稱正在讀博士,想讓趙可再如法炮制一篇博士論文,被趙可拒絕了。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評閱了100多篇博士學位論文,常見問題全在這里! 2019-06-21
- 教育部:指導教師是查處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的第一責任人 2018-07-19
- 2016年度中國復合材料青年獎、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結果揭曉 2017-07-31
- 審計署已發現多起高校科研經費作假事件 2015-07-09
- 七教授弄虛作假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2500多萬 2014-10-11
- 國內一些高校被指為評重點學科弄虛作假搞公關 2014-04-02
- 基金委發布科研不端行為調查處理辦法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