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研究:沒有好產品等于建“空中樓閣”
2013-05-2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有希望 亦需穩健
廣闊的發展前景,讓眾多業內人士紛紛將關注目光聚焦碳纖維領域。
據了解,目前世界上碳纖維的生產,主要分化為以美國為代表的“大絲束”碳纖維和以日本為代表的“小絲束”兩大類。
“我國碳纖維仍以‘小絲束’為主。從推動經濟與產業升級的層面來說,我國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發展注定要依靠‘大絲束’!标愑雁岜硎,相比國內“小絲束”單一的原絲技術路線,未來“大絲束”的原絲技術路線可能會豐富得多。
不過,仍有部分業內人士對“大絲束”的發展表現出謹慎的態度。
穩健產品 才能占據市場
再好的技術,如果沒有穩定的產品,也就只是“空中樓閣”。
反觀國內碳纖維各家企業,他們并沒有形成獨有的拳頭產品,有相當一部分生產企業的技術水平接近,或者沒有技術自我提升能力。而這大大加劇了技術同質化的低效競爭。
“這與多數企業尚未形成明確的目標市場有直接關系。他們的設計能力大幅度高于實際產能,規模以上生產線開工率不足,生產成本居高不下!标愑雁岜硎尽
而這也直接導致了國產碳纖維在與國外同類產品的競爭中常處于下風,出現了雖然國內幾乎每個省都有碳纖維項目,但卻仍需依賴進口的尷尬局面。
有關部門還是采取了謹慎態度,已停止了纖維項目的審批工作,以期在未來一段時間,碳纖維企業的總體數量趨于穩定。
那么,我國碳纖維行業該如何健康的發展呢?
“因為碳纖維用戶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所以生產企業需要盡快形成碳纖維系列化制備技術,開發高、中、低多檔次多規格的碳纖維型號,通過節能降耗技術、品質控制,降低生產成本,形成價格優勢!标愑雁狳c明了碳纖維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
而作為市場活動主體的企業,科研院校要在企業現有產品的基礎上去不斷地完善和提高,而不是盲目地研發。
“一項應用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除了考慮工程化、產業化,還要提升產品質量的穩定性,而不能一蹴而就。”陳友汜說。本文節選自中國科學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徐)
相關新聞
- 北化賈曉龍/楊小平團隊、南昆大王浩團隊 Compos. Part B ?匮C述:電磁技術在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制造中的應用 2025-02-21
- 東華大學陳志鋼教授團隊 AFM: 仿生設計碳纖維/二氧化鈦@聚吡咯光熱-電熱織物用于全天候海水蒸發 2025-02-15
- ERAU江一舟/武科大程濛等 CEJ:基于連續編織碳纖維電極的超強超級電容同軸直寫技術 2024-09-27
- 中科院納米能源所李琳琳團隊 JACS:具有動態活性位點的Ga/Zn雙單原子納米酶提高癌癥治療 2025-05-10
- 西工大于海東/梁飛、中科院納米能源所李琳琳團隊 Matter:摩擦電貼片通過銅死亡抑制術后黑色素瘤復發 2025-04-15
- 中科院化學所賈迪課題組 Nat. Commun.:利用光散射量化復雜凝膠體系中動態弱鍵的強度及物理交聯點密度 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