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邵正中課題組關于硅納米粒子的工作發表在JACS上
2013-10-08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在多個兄弟院校的通力合作下,復旦大學邵正中教授課題組以表面修飾的手段,將硅納米粒子(硅量子點)的熒光量子產率由低于10% 提升至75%左右,這是迄今為止所報道的具有最高熒光量子產率的硅納米粒子。此項研究證明,通過適當的表面基團的引入,非直接帶隙的硅量子點可以達到與 Cd系列等量子點相似亮度的熒光效率,進而提出了一種新的基于表面配體及氧化協同作用的發光機制。另外,邵正中教授課題組與物理系協作,利用這種經表面修飾硅量子點的熒光特征與溫度之間的關系,開發出一種納米熒光溫度計,首次實現了納米硅材料在低于微米的尺度上對溫度的準確測量。
以碩士生李頎為第一作者的相關研究論文已以ASAP的形式發表在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stry Society上,詳見Surface-Modified Silicon Nanoparticles with Ultrabright Photoluminescence and Single-Exponential Decay for Nanoscale Fluorescence Lifetime Imaging of Temperature, authored by Qi Li, Yao He, Jian Chang, Lei Wang, Hongzheng Chen, Yan-Wen Tan, Haiyu Wang, and Zhengzhong Shao*, J. Am. Chem. Soc., DOI: 10. 1021/ja407508v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徐)
相關新聞
- 上科大凌盛杰、復旦邵正中《Chem. Mater.》:高彈性絲蛋白基離子導體 2023-02-24
- 復旦大學邵正中教授團隊Nat. Commun.: 基于聚吡咯的非金屬T2磁共振造影劑 2022-04-19
- 復旦大學邵正中教授到華東理工大學作學術報告 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