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念之院士、喬家瑜博士訪問華東理工大學
2013-10-30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wǎng)
10月28日上午,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黎念之與夫人喬家瑜博士到華東理工大學交流訪問。校黨委書記楊賢金,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馬玉錄等在徐匯校區(qū)逸夫樓第三會議室與黎院士夫婦進行了親切座談。
黎念之院士和喬家瑜博士到華東理工大學訪問,楊賢金、馬玉錄等熱情迎接
楊賢金對黎念之院士夫婦的來訪表示歡迎。馬玉錄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著重介紹了學校化學化工學科群的突出成績和鮮明特色。
國家重點化學工程聯(lián)合實驗室主任周興貴、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許建和分別介紹了各自實驗室的基本情況和科研成果。
黎院士夫婦對學校的科研成績表示贊賞,并就舉辦第八屆中美化工雙邊會議的相關事宜提出了建議。楊賢金表示,舉辦這次會議對于擴大學校影響力、提升學術水平有促進作用,將按照雙邊會議的要求做好籌備工作。
座談會后,在楊賢金等的陪同下,黎念之院士與喬家瑜博士參觀了國家重點化學工程聯(lián)合實驗室、煤氣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地。
黎念之簡介:
化工分離專家,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黎念之1932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湖南湘潭。1954年畢業(yè)于臺灣大學。1957年獲美國密歇根韋恩州立大學化工碩士學位。1963年獲史蒂文斯理工學院哲學博士學位。曾在帕克—戴維斯醫(yī)藥公司、勞倫斯原子能研究所任職。1960年被聘為史蒂文斯理工學院化工系講師。1963年后歷任埃克森石油公司高級科學家、環(huán)球石油公司(UOP)分離科技研究所所長、阿理德—西格諾公司 (Allied-Signal)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所長。
黎念之是膜科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發(fā)明的液體膜技術已形成一項重要的技術。他在高分子膜方面亦有卓越的成就。他所研究發(fā)明的幾種膜在化工、石油工業(yè)、環(huán)境保護、資源再生利用、醫(yī)藥及生命科學等領域均有應用。他在液體膜及高分子固體膜科學技術領域的杰出貢獻對化學工程學科及相關學科領域的發(fā)展具有深遠影響。此外,他在表面化學、化工分離與催化劑研究方面也有卓越貢獻。其著作有13部,論文及專利共有150余篇(項),應邀在美國、中國、日本、歐洲等地作學術演講120余次,擔任過約60次重大國際化學、化工、膜科學學術會議主席。
黎念之1990年當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1996年當選為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98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0年獲得了被譽為 “化學工業(yè)界諾貝爾獎”的普金獎章(Perkin Medal),他是迄今為止全球惟一獲此殊榮的華人。2001年榮獲了世界化工大會授予的終身成就獎。1998年我國政府授予他外國專家友誼獎。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nèi)容由中國聚合物網(wǎng)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jīng)本網(wǎng)同意不得全文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徐)
相關新聞
- 國科大肖家棟-楊晗課題組誠聘“光催化劑-高分子材料復合成型”方向博士后(長期有效) 2025-04-10
- 天津大學吳洪教授、姜忠義教授JMCA:原位編織微孔高分子膜用于高效CO2捕集 2020-11-26
- 四川大學金勇教授課題組在室溫可見光自修復水性聚氨酯材料上取得新進展 20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