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話語
“前幾年復旦大學新校區(qū)建了圖書館,我辦公室的桌子是大理石的,有人就批評我建設得太奢侈浪費。我就很委屈,因為圖書館的建設跟我沒有關系,我做不了主。我也跑去問副校長,結果副校長也說做不了主,因為經費不是由學校出的。”
—葛劍雄談改變經費問題應該職責明確
“像我捐給母校的這些錢,十五年前捐給三百萬,說蓋學生活動中心,今年也沒看他蓋出來!你給他錢,你不知道他干什么了,你也沒辦法,所以我們就不去捐了。”
—張杰庭談部分高校對捐款使用情況不透明
“這幾年查辦的科研經費貪腐案中,很多人的毛病就是突擊花錢,拿到經費后就要買電腦,不知道電腦到底買沒買,但明細上都有顯示,買了,到底需不需要總換電腦,沒買,錢到底用哪去了?”
—鐘秉林談經費使用的管理
訪談·資料
科研項目審批流程
昨天,某單位負責項目審批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不同的科研項目審批的時間和程序也不太一樣。但大致可以總結為個人申報,申報以后專家評審,經過個人答辯,部門審批立項幾個步驟。”“需要注意的是,從立項成功后到經費到位,沒有明確的法規(guī)來明確具體多少個工作日。”該工作人員說。
1.首先項目組或個人根據項目指南填寫項目申報書。
2.項目申報書提交到各單位科研秘書處,交給本單位審核。
3.本單位審核簽字后,報本單位科研外事處審查。
4.科研外事處按專業(yè)分配相關評審專家,并提交專家評審。
5.通過專家評審的重點項目由科研外事處組織該項目專家進行答辯。
6.項目評審結果經本系統主管單位科學技術委員會評審、表決、批準,頒發(fā)立項通知。
7.經審定的項目以公告方式公示,無異議后并簽訂合同,下達經費。
說辦法
建議校理事會決定經費審批使用
記者:在如何合理運用科研經費上,有什么好的辦法嗎?
張杰庭:國外有很多經驗。像美國,排名前二十的(大學),只有一名公辦,剩下都是私立的,都是靠各種捐款,像哈佛大學一年獲得捐款400億美金。咱們呢,最多像清華大學也就40億人民幣。差距太大。怎么管理好這些錢呢?像我捐給母校的這些錢,十五年前捐給三百萬,說蓋學生活動中心,今年也沒看他蓋出來!你給他錢,你不知道他干什么了,你也沒辦法,所以我們就不去捐了。
那與其捐給這些公辦名校,不如捐給落后地區(qū)的學校。本身它(公辦高校)的體制就不公開不透明,捐的錢更沒數了。現在公辦高校有各類來錢渠道,有國家撥款,有教育部撥款,有財政部專項經費,有地方教育廳經費,有地方財政局經費。還有捐款,學生的學費。這些錢用來干什么,怎么合理運用是一個問題,還有一些項目經費重復的投入情況。
鐘秉林:有些項目立項,只是申請經費的一個渠道,至于會不會轉換成成果,大家可能不太關心。不知道你看沒看今天的新聞,美國一個13歲的小男孩成功完成了核試驗,這是一個驚人的舉動,在國內這個事情就不會發(fā)生,科研實驗室里都很少會給大學生、研究生這樣的機會,又何況是13歲的孩子,這不是一種資源浪費嗎?很多科研室有很好的科研設備,但不能應用于教學,學生有興趣鉆研,卻用不到,我們很少給年輕人機會,這樣不行,很多創(chuàng)新的成就是出自年輕人手里的。
印杰:有的科研項目重復率也很高,也是浪費。一個學校的定位要做好,如果沒有定位,花錢肯定亂,看到一個好項目大家都去做。定位清楚的情況下,可以把資金放給學校,現在很多浪費是因為這個實驗室爭起來了,如果說教育廳不給學校放權,下面的學院能夠掙得到錢,你上級部門來管我干嗎?學校說你能拉來錢,管我什么事。如果你把經費的調配權交給校長,校長就會說你這個學院為什么需要這么多錢,我給你錢多了你要浪費,我還有其他地方要花錢。校長不就可以統籌了嘛。
記者:您認為把項目經費交給校長去統籌合適嗎?
張杰庭:我們的大學校長,有些是科學家,但他對大學的經營能力沒有。是什么人,做什么事情,大學校長就該帶好學校,經營管理就該成立一個董事會或者校理事會,來決定經費的審批使用。像上市公司,花什么錢都是透明的,公司老板要買架飛機是不可能的,你再有錢拿自己的錢行,不能拿公司的錢去做,你要拿公司錢買豪車啊等等,股民肯定反對你,董事會也不同意。
我們需要公開透明的機制。比如說一個大學,教師工資多少,學生補貼多少,購買設備多少,搞建筑多少,這些東西合理不合理,大家來看,我們算賬都會算出來。
另外,最重要的是法制建設,有了法制環(huán)境,讓大家生活得有尊嚴,有尊嚴以后就沒必要貪污腐敗了。所以我的觀點是,減少國家各項行政審批,不用批的就別批了,你一要批,我們就得請客找關系,否則你就不批。
將科研經費的分配權、使用權和監(jiān)督權適當分解,相互制約
鐘秉林:對于科研經費,一要用好,二要管好,不出問題,需要一些制度方面的保證,比如說財務監(jiān)管機制,還要通過審計,保證資金不出問題、提高使用效率。
什么事都要遵循規(guī)律,制定政策要盡可能遵循科研規(guī)律,比如有的科研項目需要長期積累,另外創(chuàng)新的話還要做到自主研究,自己找東西,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要遵循這些規(guī)律。
現在很多申請經費的都是由知名專家?guī)ьI一個團隊,而一些真正好的課題、能轉換成成果的項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的,申請困難,應該在體制上為這樣的人,尤其新人提供條件,多給年輕學者機會。
科研經費申請和使用應該有嚴格的管控體系,這幾年查辦的科研經費貪腐案中,很多人的毛病就是突擊花錢,拿到經費后就要買電腦,不知道電腦到底買沒買,但明細上都有顯示,買了,到底需不需要總換電腦?沒買,錢到底用哪去了?所以管控很重要,將科研經費的分配權、使用權和監(jiān)督權適當分解,相互制約。另外科研經費要盡可能透明,建立透明的經費分配和監(jiān)管系統,如何申請的,錢用到哪去了,怎么用的,是否有必要都要被監(jiān)督,防止項目申報中存在潛規(guī)則,也防止經費在使用過程中“跑冒滴漏”現象。
最理想的是高校公布所有公費開支
記者:除了監(jiān)督體制的完善,還有其他的做法么?
印杰:比如說科研經費,你聘了研究生,你聘了臨時科研人員,只要寫入預算里,那你可以去作為人力資源支出。但一定要負責人問責制度。所有的學校老師自律和問責都特別重要,否則就是出了什么事解決什么事。
還有,有的教師通過門路自己申請到了項目資金,來找校長立項,我們有時候明知道項目不符合學校的教育方向和專業(yè)設置,但幾個老師天天坐在校長辦公室,就要辦。我們也可以采取預警的辦法,這些項目是不是合理。是不是你要發(fā)展的目標,很多根本不是。學校要有自己的規(guī)劃和設計。
葛劍雄:公開是防止腐敗的最好手段。不只是三公經費,最理想的是高校應該把所有公費開支公布給大家。只有接受群眾監(jiān)督質疑,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高校腐敗。另外,還要完善科研項目申報與經費撥付制度。建立學術共同體主導,鼓勵自由探索相結合的科研經費分配制度。還有完善科研立項環(huán)節(jié)的評審論證制度。建立科學規(guī)范的績效考評機制。對于好的科研成果要給予獎勵。科研經費必須用到關鍵的地方,要建立科學的規(guī)劃體系還有監(jiān)督體系,讓科研經費的使用始終處于監(jiān)控和監(jiān)測的體系當中,這些都做到了,就見到成效了。
- 誠聘教授、副教授 -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京林業(yè)大學中比先進生物醫(yī)用材料聯合實驗室 2022-05-02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劉遵峰教授擬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優(yōu)秀本科畢業(yè)生直接攻讀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
- 中國最好大學排行榜100強最新版出爐,看看有你們學校沒? 2018-01-08
- 科研經費“松綁”政策頻出 2017-08-07
- 科研經費改革,科學家不再當“會計”了 2017-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