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北京西北一隅的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內,經常可以看到兩位老人攜手散步,林蔭路上留下他們斜長的身影。這兩位看起來很平凡的老人是我國著名石油化工專家、兩院院士閔恩澤和他的夫人陸婉珍。
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授予這位石油化工專家。
眼前的閔恩澤滿頭華發、精神矍鑠、鄉音未改,絲毫看不出曾經與癌魔打過交道。
得知獲獎,84歲的閔恩澤用濃重的四川口音說:“這個獎是全國幾代石油化工人通力合作的結果,不是我一個人的。”
“把自己的一生跟國家建設和人民需要結合起來,這是我最大的幸福”
1951年7月,從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閔恩澤開始在芝加哥納爾科公司擔任副化學工程師,陸婉珍也在同一年獲得博士學位。當時的美國,憑兩位博士的薪水可以過上優裕的生活。
然而閔恩澤無法滿足于那種生活。“那個時候,美國社會對華人的歧視還很嚴重,國內的親人也盼著我們回來。”
歸國的想法緊緊攫住閔恩澤。為了沖破阻撓、回到祖國,他動用了一切可以動用的公私關系。1955年10月,歷經輾轉的閔恩澤夫婦終于踏上闊別8年的故土。
當時,中美關系處于緊張時期,周恩來總理《關于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還沒發表,這些從美國回來的知識分子是建設人才還是“特務”尚無定論。
“我找了三四個地方,沒人敢要。中央大學化工系的師兄武寶琛將我引薦給石油工業部部長助理徐今強,他拍板要了我。”徐今強安排他參與籌建北京石油煉制研究所(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前身,以下簡稱石科院),在借來的幾間舊平房里,他開始了催化劑研究,一干就是50年。
1968年,閔恩澤留在美國的同學們正處于事業的巔峰期;而他卻被剝奪科研權利,參加勞動,隔離審查,年幼的女兒趴在窗戶上看著父親一次又一次扛起25公斤重的水泥袋……
結合后來發生的種種轉變,回頭看當初的選擇是怎樣一種心境?“對我來說,53年前從美國回來是正確的選擇,把自己的一生跟國家建設和人民需要結合起來,這是我最大的幸福。”閔恩澤說。
北京化工大學教授李成岳曾參與閔恩澤主持的“九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環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學與反應工程”。在共事過程中,李成岳強烈感受到閔恩澤那種“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奮斗不息的獻身精神在閔先生身上非常突出”。
石科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何鳴元院士與閔恩澤相識30余年,上世紀80年代他始任石科院基礎研究部主任時,閔恩澤對他提出明確要求。“過去我們做研究強調自己興趣,但閔先生要求我們把自己的興趣融入到國家和中國石化的需求中。”
- “閔恩澤能源化工獎”學術交流會舉行 2016-05-30
- 首屆“閔恩澤能源化工獎”獲獎人員名單公布 2013-12-23
- 閔恩澤:生物質運輸燃料有望工業化 2010-08-31
- 青科大李志波/劉紹峰教授團隊 ACS Catal.: 新型鉿金屬催化劑鏈穿梭聚合制備高熔點烯烴嵌段共聚物OBC 2025-05-11
- 浙理工王新平/周嫻婧與斯德哥爾摩大學Jiayin Yuan教授ACS Macro Lett.: 溫控“開-關”的三氮唑聚離子液體催化劑 2025-04-25
- 化學所劉國明研究員/國科大王洋副教授 JACS:單催化劑無鏈轉移試劑合成烯烴嵌段共聚物 - 介紹及一作解讀 2025-04-16